在共備社群找尋翻轉教學路上的同行者

桃源國小呂淑女老師 (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3/11/26

夢N研習分組報告(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在教學的路上總有挫折或者不如意,即便我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遠距教學對我來說仍是新手,不過有了社群和輔導團的夥伴協助,我突破困難,創造更寬闊的教學視野。

「課堂實踐,梳理教學流程」


發表課堂實踐的那年,我遇上疫情嚴峻的高峰,因應疫情變化,研習從實體變成了線上,讓我有了不一樣的分享經驗。原本在實體課室執行的課堂活動,要改以遠距進行,一開始著實讓我傷腦筋。不過,經由與社群共備夥伴集思廣益之後,課室有了不同的樣貌,讓我更有自信嘗試遠距教學。


我認為分享課堂實踐,不只是台上三十分鐘的成果展現,更藉由準備分享以及和講師討論內容的過程,將原本教學流程不順暢的段落重新梳理,把課程調整得更好、更符合學生的需求。


無論是參加夢N研習或是共備社群,我感受到的是除了有夥伴間對教學的熱情外,還能將這份熱情傳遞出去,也讓我更有力量持續前進。




夢N實踐家分享探究教學(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夢N實踐家分享孩子的回饋(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教學進度掌握在學習主體手上」


課堂實踐執行到現在,我認為最大的轉變在於自己在教學上的想法。過去我在課室教學時,會急於將教案「跑」完,卻忽略學生的學習成效及需求,也無法確認學生們是否都已經跟上腳步。「教學進度在學生身上,教師則是引導推進學生學習進度的關鍵。」這是我領悟到的道理,以學習者為主體,培養孩子學習和思考的能力。



顯微鏡操作使用(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因此,當學生願意開始獨立思考,並且提出個人見解時,是改變教學最大的收穫。孩子在探究實作中,練習操作顯微鏡,他們將手邊的生活物件作為觀察對象,透過探究實作,除了提升學生面對挑戰和挫敗的能力外,也讓他們更有耐心的在分組實驗中,學習如何團隊合作。


每每看到學生的學習歷程的調整和對於知識滿足的模樣,讓我深感所做的教學改變是值得的。



 

「微不足道的教學改變」


然而,改變課堂對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教學時間不夠,因此,加入自然科輔導團以及探究實作社群之後,讓我有信心在課堂中進行翻轉教學,也讓我在教學品質及時間掌握間取得平衡。


擔任課堂實踐家,如同點燃螢光之火,小小的星火或許不起眼,但可以燎原,許多人齊心協力,就足以產生力量。教學需要同行者,不僅可以互相打氣,更能在教學專業上提供不同的助力,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學改變,卻能對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有著深遠的影響。


社區探訪(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觀察小黃瓜的橫切面(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

社區生態踏查(照片提供:呂淑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