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成為探索日常的工具

靜心小學蔡坤良老師 (1)

採訪、文字、錄音: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3/02/05

畫天燈祝校運昌榮(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研究所畢業後,我曾經在公立學校代理兩年,並且擔任導師,但是我發現,在那裡我過得並不快樂,也不容易嘗試創新教學法,於是我離開那裡,到了私立學校教書。」蔡坤良老師說,他目前任教於臺北市私立靜心高級中學國小部社會專任老師,看到不一樣的教學環境,讓他的專長得以發揮,專心在社會領域發想課程設計和教學精進,更期許自己能透過教學開啟孩子的眼界,探索新的視野。

「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讓學習成為必要」


坤良老師畢業於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現為臺北市立大學)教育科社會學系,剛開始教書時,以傳統講述式教學,「那時候,我常在課堂上看到學生心不在焉的眼神,內心其實很受傷。明明花很多時間備課,補充許多課外知識,沒想到學生卻不領情。」坤良老師難過地說,「因此我開始思考要如何讓學生重新回到課堂,我嘗試做了許多改變,讓學生在課堂分組討論、課堂發表與製作筆記。」他希望學生的課堂學習能與生活連結,並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五年級社會課教到莫那魯道抗日故事時,他曾經問學生:「如果你知道這是一場會失敗的抗日行動,你願意挺身參加嗎?」他引導學生討論不同的想法,將歷史問題與個人特質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其實就是在解讀面臨困難時,可能會因立場不同,而有迥異的行動。同時,也讓他們認同學習內容,坤良老師認為教學就是將知識與生活經驗連結,讓學習變成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觸發他改變教學的契機。

雖然校內有教師共備,但坤良老師為了精進自己的教學,2018年前往新北市板橋區海山國小,參加夢N國小社會總召洪夢華老師的共備社群,坤良老師說:「來到這裡,受到很大的震撼,雖然自己是社會本科畢業,但卻沒有學過社會教材教法,似乎到了教學現場,我便自然而然知道如何教書了。特別是社會科大家都能教,但要教得好,以及引導學生思考深層問題卻不是那麼容易。」在社群中,坤良老師學到引起動機、摘要法、筆記策略、或是教材製作等,使得教學素材更豐富,引導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顛覆他對於教學的刻板印象。

參加夢N社群共備(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面對教學課題,就是努力調整,保持熱情」


除了將學習成果帶回教室,坤良老師還需要讓學生在學期間一直保有學習熱情,他說:「一個學期21週,學生有時候會在學期中產生倦怠,無法專注在課堂,因此需要馬上調整教學策略來重新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坤良老師將此現象稱為「學習低潮期」,嘗試運用不同的實作方法,轉化學生的學習模式,例如:社會報告製作、地圖繪製、校外走讀、尋寶活動等,以降低學生的疲乏感。

課程實踐-史料閱讀
(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課堂實踐-地圖判讀實作
(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課堂實踐-土石流大富翁
(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然而,這些努力是期待學生能愛上社會課,並且帶走學習社會知識的技能。改變教學後,坤良老師得到許多來自家長的回饋,曾經有家長傳電子郵件跟他說:「老師,謝謝您在學校教導我的孩子學習如何做筆記,讓他的學習事半功倍。」不僅讓坤良老師印象深刻,更是充滿感動,他說:「學生腳踏實地的把知識學進去,讓學習變得有意義。」有次當他在教日治時期的課程時,學生將在家中找到的日本歷史古物,帶到課堂和同學分享,「當我看到學生把這些古物拿出來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學生的學習不再只是應付考試,而是開始覺察歷史原來在生活中。甚至學生旅遊時也會寄明信片給我,跟我說:『老師,我終於來到課本中的歷史景點了!』這樣良善的循環模式,讓坤良老師更堅定自己的教學方向。

「以考定教為核心,搭配遊戲融入教學,相輔相成」


將評量作為教學核心,是坤良老師發展的教學模式,他希望能透過「以考定教」來掌握學習成效。因此在學期初,他會先和校內老師共備後,將測驗範圍的教學內容與目標訂定好,再設計每單元的教學時間與課程安排,讓整學期的教學更為扎實與嚴謹。他說:「我希望能妥善安排每單元的教學時間,而不是到了考試前才發現課本上不完,開始趕課或直接在課本上畫考試重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以考定教」是重要的,因為好的評量會與教學目標緊密結合,同時能提供教學回饋,當老師確定好方向後,便能將學生帶往明確的學習道路。

課堂實踐-線上拼圖(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

坤良老師發現在五年級社會課教學時,有些學生抗拒閱讀課文,因此運用線上解謎遊戲,讓教學變得更有趣。學生藉由解謎遊戲的合作與競爭,練習文本閱讀,掌握閱讀技巧,讓他們在考試時,遇到史料資料閱讀時,才不會感到手足無措。他將課本內容設計成一道道解謎題目放在Google表單,學生需要多次翻閱課本內容後,才能回答問題,這樣的做法能作為課前預習使用,也能當作課後評量,而且老師也能在表單後台立即掌握學生的學習成效。

「為孩子開扇未來之窗」


「我選擇擔任教職,就是希望能成為陪伴孩子完成人生夢想的啟發者。」坤良老師說:「小時候,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覺得有些可惜,如果那時候有人和我講了哪些話或是引導我做了哪些事,或許能開啟我的想法,帶給我不一樣的視野。」坤良老師認為,國小階段孩子的知識來源,大多來自於學校老師,如果能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力,就是老師的重要任務,期待自己能扮演好為孩子開啟通往世界繽紛色彩的領航者。

與畢業生們的合照
(照片提供:蔡坤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