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課的想像,從問題討論開始

龍埔國小潘詠思老師 (3)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6/26



雖然,過去我沒有受過教育相關訓練,但是當我成為老師之後,我拼命地參加各種研習,為了增進自己的教學技能。在同事的引薦下,我加入了夢華老師的共備社群。在這裡,我感受到講師們的用心,以及夥伴們的熱情,也從中學習到很多,我想,我真的來對了!

(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擊掌上台,毫不猶豫」


在參加夢N國小社會之前,我先加入洪夢華老師的「社會領域教師自主共備共學社群」初階培訓計畫,此計畫除了增進教學專業能力外,也需要與夥伴分享課堂實踐的經驗。因此,我想:「既然平時我已經有在執行教學實踐,那麼我只是把課堂中在做的事整理後,再向更多人分享,我想我應該做的到。」到了夢N參加進階班後,沒有太多猶豫,我便和夢華老師擊掌,同時也期待著上台分享的那一刻。


無奈疫情因素,原本應該要在2021年五月上台的我,延後了將近一年,到了2022年三月才正式分享。從去年到今年,讓我有更充裕的時間準備以及將筆記策略做得更加完整。


分享結束後,我收到很多正面的回饋,也讓我更有自信繼續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小組討論之成果發表(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小組討論完成筆記(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換位思考,深化學習」


五年級的社會課本有一個單元是談論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我透過筆記策略帶領學生思考兩個情境。


問題一:「當你聽到日本要接收臺灣了,你有什麼想法?」

問題二:「日本當時積極推動皇民化運動,其中包含說日語、改日本名、當日本兵等,同時配合獎勵政策。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我以四個象限,重要與不重要,正面與負面,讓學生與小組同學討論並設身處地思考,當時臺灣人所面臨的處境。我記得,有位學生跟我說:「老師,我願意為日本打仗,因為社會地位比較高,獲得的薪資和糧食也比較多,就可以幫助家裡的狀況。」當學生能更深入換位思考,便能將歷史事件思考得更全面。


「筆記策略,學習歷程」


關於教學和評量,我認為有好的評量才會有好的教學,除了將筆記策略的題型融入於評量中,以確認學生的學習狀況外,更多時候,我經常以學生的課堂表現作為評量標準。藉由科技融入教學,我讓學生使用平板將課堂討論的答案寫在平板上,並且讓學生的想法分享在教室內的大螢幕上,而這樣的教學模式比紙本測驗更能即時掌握學生的進程。


學習除了成績以外,我覺得良好的學習態度更能幫助學生的學習,因此讓學生學會筆記策略以及劃重點,對於他們未來的學習不只能活用知識,思考層面也更為多元,而這也是我所重視的學習歷程。


小組線上共編十字曼陀羅圖(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改變教學,開創道路」


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或挑戰,或在備課上遇到瓶頸,我不只會和共備社群的夥伴討論外,也會從網路上搜尋不同的資源,了解其他老師的教學策略,讓我有更多的工具可以在課室有更多的嘗試。


未來,我希望能把更多的精神專注在影響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並且透過分享,將影響擴大,讓生活帶給自己更多的正面發展,以影響更多的人。同時也想跟躊躇不前的老師說:「教學生涯很長,如果能有機會走出不同的教學模式,再加上在共備社群中獲得滿滿的靈感和力量,一定能為自己的教學生涯開創另一條不同的道路。而這些改變,也能看到學生的變化,自己也會感到很開心。」



Google表單運用-線上閱讀及測驗(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

QA交流時間-小組互相提問(照片提供:潘詠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