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教好,是成就感 

東汴國小謝美雪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1/12/18

臺中數學社群分享(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為了保持教學熱情,精進教學技巧,所以我擔任實踐家。身為一名老師,沒有熱情是沒有辦法持續下去的,而教學實踐,是要磨練自己不要成為一名匠氣的老師。」目前任教於臺中東汴實驗小學的謝美雪老師真誠地說起,成為實踐家對於自己的教學意義。

「是危機也是轉機」


從事教職並非美雪老師職涯規劃的選項之一,但自從當了老師之後,她從這份工作上找到價值,並從中獲得快樂,更因為六年前的一次挫折,讓她決心跨出第一步。


六年前,臺中東汴國小從一般學校轉型為實驗學校,學校因而改變教學型態,將不同年段的學生混齡一起上課,也因為這樣,拿起教師手冊或教科書便開始上課的教學模式不再適用。這對已經教書二十幾年的美雪老師感到相當不適應,也不順心,「高年段的學生覺得太簡單,低年段的學生聽不懂,這件事真的讓我很挫折,以我的教學經驗來說,上台講課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我卻彷彿回到新手教師的那種生疏感,我好像突然不知道該怎麼教書了。」危機發生,同時也是轉機出現,美雪老師決定參加研習,希望能從研習中獲得解決方法。

孩子討論分享(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是教學有問題,還是學生不想學?」


「我第一次參加的研習是夢二。」美雪老師聽到同事說起,才知道有這種型態的教師專業增能研習。當時她報名國小數學班別,聽了維民老師的課程「教科書隱藏的奧秘」,美雪老師簡直受到震撼教育。「我待在舒適圈太久了,維民老師的課程內容好難呀!」她說:「每次去參加夢N研習總是會被夥伴們滿滿的熱情所感染,教學現場會因為各種因素而磨滅教學熱情,但每每看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夥伴,仍在教室內打滾,嘗試改變與突破,內心的悸動總是會被觸發。」


後來她又參加了臺中市教育局規劃的「數學夢想家系列工作坊」,看見數學教學設計的奧秘,進而加入維民老師的數學共備社群。美雪老師認為,在教學現場久了,有時候看不見自己的教學盲點。「說真的,有時候看到學生的成績,我不禁苦惱:到底是我的教學有問題,還是學生不想學。」


有些孩子從中年級便逐漸放棄數學,美雪老師認為,數學是訓練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想盡辦法要把孩子教會。然而按照教科書脈絡教學,只會讓程度落後的孩子,更追趕不上。


隨著每次維民老師在社群分享教學課例,以及美雪老師自己在實踐課堂之後,她看見學生的改變。「為了檢驗學生的基礎能力,學校每學期都會實施學習扶助評量。我看到從原本全班學生沒有一位達到合格標準,到現在至少有一半的孩子在標準之上,數學理解上也有所突破。」這讓美雪老師相當感動。「有了這樣的檢測結果,讓我更有信心做課堂實踐,當我看到學生數學有進步,學得更快樂,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是對的。」



參與臺南夢N小組線上討論(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課堂分享(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臺中數學社群小組討論(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參與臺中數學社群(照片提供:謝美雪老師)

「期許自己成為快樂的教師」


「最近有位以前教過的學生回來對我說感謝,他升上國中後,全班同學只有他可以背出長恨歌,而老師受到讚許,並且對他說:『你的國小老師把你教得很好。』」美雪老師覺得很欣慰也很溫馨「好險,我有把孩子教好。」


美雪老師說:「我想成為一位快樂的老師,不只是我快樂,學生也快樂,並且幫助學生有效學習。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學總會有卡關的時候,一旦走過去後就會海闊天空。」


如同在職業生涯遇到瓶頸時,她和朋友相約考師資班,順利錄取。一年師資班培訓後,開始教師生涯,先到臺東豐里國小服務,爾後前往宜蘭南山國小,再到目前服務的東汴國小,一轉眼入行將近三十載。如果不是當時的勇敢,又怎麼能享受成為老師後,所帶來的成就感以及作為終身志業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