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疑惑帶來共備社群,把教學策略裝回課堂

錦屏國小徐容賢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4/10

110年屏東夢N實踐家發表(照片提供:徐容賢老師)

為了精進數學能力而加入國小數學EECC社群,為了面對學習挫敗而投入研究對學生有幫助的教學方式,現在,她持續在實踐的路上努力著,因為過去的經驗,讓她更能體會學生學習數學時的無助與害怕,也希望東部有越來越多的老師一起加入翻轉的行列。

「學習數學,從EECC再出發」


目前任教於臺東縣錦屏國民小學的徐容賢老師,因為喜愛音樂,所以自小學習音樂,一路研讀到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現為國立臺東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現為音樂學系)畢業。今年是她教書第十一年,經歷過九年代理和代課教師的歷練,數學曾經是她難以突破的障礙。


對於數學的想法,容賢老師娓娓道來:「其實,最初在學數學的時候,我並沒有那麼害怕,甚至覺得有趣。然而,在一次不好的學習經驗後,我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對數學不那麼在行。導致我在大學聯考,數學成績不甚理想,正式教師考試的時候,也一直在數學科目卡關。」


因此,在考上正式教師後,為了增進數學思維能力,容賢老師開始走進各種數學研習,重拾她對於數學的熱情。透過國小數學EECC的研習課程,重新建構數學知識,打造數學概念,將學習經驗深度理解後,轉化為課堂教學的一部份,指引孩子認識數學。



109年臺南夢N實踐家發表1(照片提供:徐容賢老師)

「提問設計,看見盲點」


「將疑惑帶來共備社群,把教學策略裝回課堂。」這是容賢老師進到社群後喜歡嘗試的事情。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研擬適合的提問設計,再讓學生一步步走進她精心規劃的數學挑戰裡。學生從中看見自己的迷思及謬誤,並藉由分組討論以解決問題,使得他們的學習歷程更加深刻。


容賢老師認為,數學迷思,就如同美麗的錯誤,表面上看起來似是而非,而尋求真理,便是逐步重新認知數學概念的過程。她試圖從自己探索數學本質、釐清疑惑的經驗中,思考如何建立同儕鷹架,幫助學生看見自己學習的盲點。


「說起來還真的滿有趣的,當年我是以音樂專長考上正式教師。不過,自從我加入國小數學EECC總召陳維民老師的臺東共備社群之後,有些老師以為我是數學專長的老師,這是我從沒想過的結果。」從言語中,感受到容賢老師對自己日積月累的努力,感到驕傲與喜悅。


110年課堂實踐(一年級)2(照片提供:徐容賢老師)

110年屏東夢N實踐家發表3(照片提供:徐容賢老師)

「課堂討論,印象深刻」


在實踐課程的過程中,偶有驚奇,也偶有失落,容賢老師分享了一則故事。


當時任教六年級導師的她,希望透過分組討論,帶領學生探討間隔問題。然而,其中一位師長詢問:「為什麼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再讓他們練習題目就好,這樣不是比較快嗎?」再加上,維民老師即將到她的課堂觀議課,更讓她感到忐忑不安:「萬一學生表現不如預期,無法完成課堂任務怎麼辦?」幸好,藉由容賢老師循循善誘的引導下,各組都能完成預期目標。「當下我真的鬆了一口氣。其實,只要課堂指引得當,學生都有辦法完成,而且答案是與同學間的討論、探索而來,更令他們印象深刻。」


此外,容賢老師還提到:「這群高年級的孩子在我剛接手時,班上數學成績呈現M型樣態,當時,我想或許可以將EECC的學習概念帶進班上。」在老師與學生互相合作、建立默契下,看到學習成效較低落的同學有顯著成長。這對於容賢老師來說受到很大的鼓舞,也是她願意持續實踐的動力來源。


「起承轉合,歸納過程」


容賢老師認為,參與國小數學EECC研習改變了她對於數學的想像,不過離開研習,才是考驗的開始。如何執行課堂實踐,最大的關鍵在於自己。


起初,容賢老師執著於設計一堂完美的課堂教學,並為此感到憂心忡忡。直到她聽到維民老師說:「妳應該做的,是上一堂自己喜歡的數學課才是。」這句話,徹底解除她的不自信,「原來,不是我做不到,而是過去的陰影,讓我否定了自己的能力。」


她如釋重負,將課堂實踐,作為重新喜歡數學的起點,同時也以EECC起承轉合歸納出自己學習數學的過程。

:為了讓自己更投入於教學,起心動念學習數學。
:參加每次的EECC研習及共備社群,承接數學專業知能。
:從中領悟EECC的奧秘,轉化為教學工具。
:整理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將教學與課堂實踐合而為一。


在東部從事翻轉教育的老師不多,願意擔任實踐家的更是少之又少,能在臺東堅持下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連續兩年上台分享課堂實踐的歷程,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老師看見翻轉後的美好。容賢老師期許自己保持熱情,探索數學的奧秘,並且在課堂中穿插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氣氛下學習。

110年屏東夢N實踐家發表2(照片提供:徐容賢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