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不只是玩,更是日常 

臺中女中陳怡諪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1/12/04

教學現場(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一個哨子兩顆球,老師學生都自由。』這是學生曾經有過的體育課經驗,不然就是被借課去考試,都是常有的事情。」怡諪老師說,「我跟學生說,這些事情你們都不會在我的課堂看到,我會讓你們在體育課學到該有的運動技能。」一些同學一開始會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當他們看著老師嚴肅的態度,學生對於課程也認真起來。


「教學體驗,學會同理」

 

成為體育老師,是怡諪老師國中一年級就立定的志向,再加上國中加入田徑和籃球校隊後,更堅定了這條體育路。


目前任教於臺中女中體育科的陳怡諪老師,過去曾在國立興大附農、南投中興高中擔任代理教師。談起教書經驗,她說:「之前服務的學校中,有個班級內,少數幾位同學的上課態度輕浮。再加上學生沒有具備體育課應有的上課規範,因此當我高二帶他們班的時候,其實我沒辦法好好地上課,也經常和學生產生衝突和對立。」這樣的教學經驗,讓初任教師的她感到挫折。

後來,怡諪老師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學生成為老師。」她以排球作為課程主題,讓較為失控的學生準備上課內容,上台教學以及帶領課程活動,而她則成為教室內不受控,且模仿他們平常上課行為的學生。原本規劃四週課程,讓學生體驗,沒想到,一週結束後,學生主動跟我說:「老師,希望您能回來上課,當老師實在太累了!」

怡諪老師說:「經過這次的教學體驗後,學生在課堂上較能互相尊重。雖然課程進度有些延誤,但當學生學會知道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很重要的。對我來說,我也能比較順利進行課程。」


這學期到了臺中女中教書,學生課程參與自動自發,理解能力也很好,但在術科操作上,和男女混校的教學模式有些不同。最近配合運動會大隊接力課程,怡諪老師試著將力學概念帶進接力棒教學,引導學生如何在接力賽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教學現場(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研習參與(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用運動幫助學習」

怡諪老師之前在中興高中擔任籃球隊教練,當時有位學生讓她印象深刻。「他的球打得相當好,打球時會有戰術思考,也很有榮譽感,但在人際相處上,還需要多多提醒。」怡諪老師認為,球隊訓練對這位學生的影響很大,「高一時,他容易和同學起衝突,在課業上也較沒有成就感,導致成績低落。」因此如何藉由籃球隊讓他改善行為,是怡諪老師經常思考的問題。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及提高學業學習的意願,怡諪老師跟他說:「你已經高三了,球打得很好,也很認真,我覺得很棒,請繼續保持。同時,我也期盼你在學業上能再加把勁。如果你希望能繼續留在球隊打球,接下來的考試都得拿到及格才行。」沒想到,她這樣一說,學生果真在往後的考試,有大幅度進步。


怡諪老師說:「看到學生為了籃球能這麼努力,我真的感到很欣慰。身為籃球隊教練,有時候除了這個角色外,偶爾也需要身兼導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這也是我想要當體育老師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能透過球隊團隊合作精神,引領學生走出迷途,提供他們依靠,這是我認為體育和其他學科很不一樣的地方。」



2020年 義同芬享研討會(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2021年 夢N高雄場實踐家課程分享(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玩,讓運動產生興趣」

 

由於對新型態教學有興趣,再加上草根體育是很大的體育社群,因此想改變體育教學現況的老師都會加入,怡諪老師也不例外。

以體育課來說,課程三步驟中準備活動會先讓學生了解運動歷史及規則,發展活動以指導學生如何正確的運動技巧,綜合活動則是讓學生將學習到的運動技能應用練習。基本上,以體育課的教學模式來說,這樣的上課方式並不會太無聊,但是如何讓學生在執行較高難度的動作時更有自信,則是怡諪老師加入草根體育後,嘗試課堂實踐,才有了改變。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怡諪老師曾經感到灰心,她認為相較於國文、數學等科目來說,體育術科考試經常在學生考完試之後,就忘記了,並不會持續練習,或是享受運動的快感。因此國中教過的運動技能,到了高中又得重新來過,可是這是在其他科目上比較不會看到的事。如何讓學生願意在課餘時間從事運動,是她想要努力的方向。


為了改變現況,怡諪老師成為實踐家的起心動念是「玩」,自己玩得樂在其中,也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參與不同運動項目,讓他們對於運動產生興趣,從遊戲競賽中學會永不放棄的精神,把每件事盡力做好,將運動視為日常的一部份,並持續學習與發展。


2020年 夢N南投場、草根團隊(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

2019年體育QPE發表(照片提供:陳怡諪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