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閱讀素養,轉動學生思考 

和順國小馬孟平老師(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1/08/28

帶領班上進行google MAP進行線上走讀,培養資訊閱讀的素養。(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我希望讓孩子從國小養成閱讀習慣,培養閱讀素養,透過多元閱讀策略,讓孩子愛上閱讀,並且遨遊在書海中。因此,我會透過多元課程安排,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感受,也學會同理。 

「實踐就像打疫苗,反應因人而異」

 

其實我覺得擔任實踐家的過程,跟施打疫苗很像,每個人的實踐症狀都不一樣。我回想起擊掌的當下,充滿熱情,也希望能趕快開始課堂實踐。但是幾天後,當我開始咀嚼消化研習內容時,滿腔熱血瞬間少了一半,也開始猶豫,心想:「我真的要開始課堂實踐了嗎?我真的做得到嗎?」


終於下定決心開始執行教學實踐,也是挫折的開始。


當學生上課沒有反應,我開始自我檢討:「是不是哪個步驟沒有做到位,還是上課節奏沒有掌握好,以至於教學效果不如預期。」諸如此類的懷疑油然而生,我認為這是實踐過程中,容易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幸好,我在閱讀Song讀團隊中找到好夥伴,讓我不但獲得解決方法,知道如何滾動式修正,更重要的是得到正面能量,讓我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我在想:「如果沒有社群夥伴的幫忙,我可能沒辦法繼續走下去。因為當我卡關的時候,卻沒有辦法解決,也沒有人可以討論,就會想要放棄。所以我很感謝有夥伴的幫忙,讓我更有信心持續實踐。」就如同山中大叔說過:「很多事不做不會怎麼樣,但做了,就會很不一樣。」

最菜的組長,馬到成功組團員和樂融融的大合照。
(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與學年夥伴們進行素養導向教學課程討論,以及線上視訊教學的討論。(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校內進行全市公開觀課,觀課的老師專注地討論課堂上學習的風景。(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改變,從生活周遭開始」

 

對我來說,我的改變,進而看到學生的進步,是令我感到最開心的事。在每週閱讀分享日,我鼓勵孩子上台,以一分鐘的時間介紹書本、分享心得。剛開始,學生都不太敢開口,對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到害羞,然而現在不只能在台上侃侃而談,甚至還能幫其他同學補充,真的很厲害。再加上,透過綜合活動及彈性課程時間,我帶領孩子探索各種議題,例如:了解在臺灣的國際移工現況。我和學生一起討論採訪問題、走訪學校附近的移工宿舍、品嚐越南美食,讓孩子認識從沒關注卻發生在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並且省思自身從課程中帶來的影響。

 

新學期,我已經申請「數位學習計畫」,藉由數位方式,讓學生以不同形式呈現自我觀點,將師生之間的互動,收到即時回饋。另外,我也引導孩子將文章投稿到報紙,除了自我挑戰,若能登報,更帶來榮耀與成就感。

 

最後,我想對自己說:「謝謝小馬,小馬你很棒。走在實踐的路上,每天都在練習推動閱讀。」我也期望有更多老師帶領孩子認識閱讀,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