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撐起迎向未來的傘

和順國小馬孟平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1/08/21

自考取正式教師開始,當了十幾年的行政,這是他第一次擔任導師。為了增進自己的能力,從體育老師跨到閱讀領域,希望透過閱讀帶領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多元知識,他是目前任教於臺南市和順國小的馬孟平老師。 

夢N的實踐家,結交志同道合好夥伴,每年的充電,令人心神嚮往。(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帶領孩子們進行全市公開觀課,以採訪文學樣貌來進行課程分享與討論。(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看到興趣,找回自信」

 

一開始,小馬老師分享一則令他感到心疼的故事。

他說:「課堂上,我習慣讓學生看完課本後,和小組同學討論課文的重點摘要。其中一位學生遲遲無法表達討論結果,最後,就哭了。」

事後,小馬老師主動了解,學生跟他說:「老師,我就是很廢,我就是沒有用。」小馬老師有點錯愕,學生怎麼會有這麼負面的想法,他又問:「但剛才我看你和同學討論很熱烈呀,那怎麼會不敢說呢?」

學生說:「因為我很害怕,覺得自己很沒有用。」

小馬老師認為:「這位學生並不是沒有能力,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為自信心不足,再加上過去有不好的經驗,對於跨出第一步有些退縮。」因此,之後每當這位學生要發表時,小馬老師會請班上同學全神貫注在他身上,並且給予大大地鼓勵,學生感受到同儕間的重視,他也越來越有信心在班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有次,小馬老師發現這位學生在體育方面滿有天份,剛好班際樂樂棒球比賽即將舉行,小馬老師請他擔任教練,讓他安排練習時間、棒次順序、戰術策略,提升他的成就感。不僅重建他的自我價值,班上同學也信賴他的領導,讓班上氣氛更為融洽。

這是當導師第一年,讓小馬老師印象深刻的事。

 

這件事也讓小馬老師回想起當老師的初衷。

生長在單親家庭的他,因為每個學習階段都遇到願意陪伴他的老師,再加上大學時參加服務性社團和營隊,讓他喜歡上和學生交流互動的感覺。因此考進國立中山大學師培中心,接著到高雄市光華國小實習,結束後,順利錄取臺南市和順國小體育老師,服務至今。 

參與台南夢N的發表,與台南場的主辦人思瑀督學相見歡。

(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與山中大叔的緣分,從2015年第一場我有一個夢的中正大學結緣,直到成為實踐家,開心的合照。
(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宋讀團隊試講家的培訓,從每一次研習當中就練習上台發表的臺風,有如明星般的被關注,受寵若驚。
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老師,謝謝你,從沒放棄我。」

 

看似順利的教職過程,其實小馬老師也曾遭遇過挫折。

曾經班上有位學生的學習狀況不甚理想,在嘗試翻轉教學時,學生常進度落後,無形之中,家長對小馬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所質疑,也產生不信任感,使得他與家長溝通上有些力不從心。小馬老師認為,未來除了讓家長更了解孩子在學校發生的校園點滴外,也應該將創新教學的操作方式描述得更具體。當家長感受到他的用心,親師溝通上也會更順暢。

 

雖然這段歷程有些沮喪,值得開心的是,這位學生在畢業前寫了卡片給他:「老師,謝謝你,從沒有放棄我。」這對小馬老師來說,是莫大的鼓勵。雖然只和他相處兩年,但學生感受到老師滿滿的關心,也讓他在學習路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慢慢成長。

與學年夥伴們進行素養導向教學課程討論,以及線上視訊教學的討論(照片提供:馬孟平老師)

「五感練習,統整思考」

 

還沒接觸夢N前,小馬老師便採分組教學,但沒有系統性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成效也較難以評估。後來在夢N的課程中,無論是洪夢華老師的圖像思考、陳麗雲老師的語文教學設計還是宋怡慧老師的閱讀理解策略,讓小馬老師開始運用概念式課程設計,嘗試用不同方式推動閱讀。

為了讓學生有機會練習閱讀、喜歡閱讀,小馬老師在教室設置「閱讀角」,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喜愛的書本,並且在每週閱讀日,請學生上台和同學分享閱讀心得。除了口語表達,學生也嘗試在聯絡簿上寫下心情小語,透過五感觀察,紀錄生活或是閱讀心得,練習讓文字描述更為具體,也對身邊事物更有感受力。

小馬老師認為閱讀不只是知識輸入,也要有想法輸出,學生從聽、說到讀、寫,完整訓練學生邏輯與統整思考能力。

 

成為實踐家、成為學生的榜樣、終生學習是小馬老師認為身為一名老師,一輩子的課題。因為教育孩子是在投資更好的未來,希望自己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實踐杜威做中學的理念,同時也能幫助孩子找到最適合的學習策略。

小馬老師說:「我希望陪伴孩子,為孩子撐傘,就如同當初那些守護著我的老師一樣,走過學習的幽暗與困難,看見學習的光明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