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實踐作為改變自己的機會  

義竹國中謝淑媚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1/11/13

上課情境-如何修正自己的作品(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服務於嘉義縣義竹國中的謝淑媚老師,一開始不知為何而教,直到參加了不同的教師增能研習以及在地閱讀社群後,漸漸地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她越來越起勁。期待學生踏出校門後,仍能記得課堂所學,持續學習。

參加陳欣希教授帶領的社群

(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參加夢N實踐家課前共備(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我,選擇改變自己」

 

其實,淑媚老師並非把老師作為人生目標,反而想進入圖書館系就讀,但因當時對於圖書館系畢業後的職涯規劃瞭解較少,因此選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就讀。大學畢業後,回鄉服務,先在嘉義縣東榮國中實習,之後介聘到義竹國中,今年是從事教職工作第22年。


淑媚老師說:「我覺得教書這幾年來,改變最大的是我自己耶!剛出來教書的時候,我常常不知道為何而教?教這些內容給學生是要做什麼?總是想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淑媚老師開始參與教師研習,「新北市福和國中國文老師許文姿是促使我改變的啟蒙老師,她分享每次上課前,會先拿一份報紙到班上,開始讀報紙標題,並請學生寫下標題以及思考文章內容可能是在說什麼。除了能訓練學生的聽寫能力外,也能藉由標題快速掌握文章重點。」淑媚老師恍然大悟地說:「原來國文還能這樣教。」



在參與過的研習中,淑媚老師從不同老師的身上,學習到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臺南市復興國中王秀梗老師由簡單閱讀策略開始,讓學生學會自我閱讀能力;桃園市慈文國中吳韻宇老師則是透過速讀,讓孩子從眾多的資料中,釐清文章核心概念。而其中影響她最大的是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陳欣希教授。「我從只會講述式教學,到現在,我先讓學生知道課程目的,了解課程脈絡後,學生也更清楚學習重點。」淑媚老師說。


閱讀與實作(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分享閱讀,建立自信」

 

當初,會加入嘉義閱讀社群是因為淑媚老師想知道「如何教閱讀?」,剛好時任鹿滿國小林俊良校長成立「嘉義縣跨校閱讀推動教師社群」,並邀請欣希老師加入,在她的指導下,帶領社群內教師推動各校閱讀。

爾後,在同事的邀約下,參加2015年於中正大學舉辦的夢一國中國文班別。看到政忠主任現場示範如何以MAPS教學法提問設計,暖身題、基礎題、挑戰題帶出有層次的課堂。


「說真的,要在班上實踐MAPS教學法真的不容易,不只學生不認識,我也不熟悉。在顧及考試進度下,剛開始只能有部分課文執行MAPS教學法。」淑媚老師說。但隨著時間的積累,師生間已經培養出足夠默契,到了國三,不再有被進度追趕的問題,學生也能夠在她的引導下,學習得更透徹。


此外,在閱讀推動上,除了學校週三晨讀活動,讓學生輪流上台分享書籍外,淑媚老師也會請學生將書帶回去與家人分享。淑媚老師說:「我讓學生和家人分享閱讀,老實說,學生的挫折感很大。有時家人忙於工作,下班後還需要處理家務,難以全神聆聽,因此分享經驗大多是失敗的。但我鼓勵孩子再接再勵,總有一天父母會願意與你一起分享。」同時,淑媚老師也計畫著,未來能與鄰近幼稚園合作,將班上學生帶出校園,讓他們有機會為小小孩說故事,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學校探究社群共備(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達人有約(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參加2020嘉義夢N(照片提供:謝淑媚老師)

「一旦開始,就是實踐家」

 

回顧過往,教學好像只是為了考試、準備好才能實踐分享,然而,因為欣希老師的一句話:「所謂的實踐家是,一旦開始實踐,就是實踐家。」讓淑媚老師改變教學模式,依照課程目標以及學生需求隨時調整。她說:「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學生,尤其是剛開始教書的前三年,讓我在教學中摸索,也很願意接受我在課堂上的各種嘗試。我不用等到準備好才開始,因為沒有準備好的一天,那麼就開始實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