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成為習慣,共備作為日常  

深坑國小李岩勳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1/10/23

107年06月23日 參與苗栗夢N聽說讀寫有策略場次(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在一所非山非市的學校教書,一待就是二十年,目前服務於新北市深坑國小李岩勳老師,透過創新的閱讀策略,讓孩子能有機會看見不一樣的天空。 

「訂下目標,往前邁進」

 

一路走來,岩勳老師在各個學習階段,都受到許多老師的幫忙,讓處在家庭弱勢的他,感受到師長滿滿地關懷。此外,他也喜歡和孩子相處,因此考上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系(現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公費生。


大學畢業後,在臺北市志清國小實習的那一年,岩勳老師遇到一位對他影響深遠的實習輔導老師,他說:「那時候我的實習輔導老師已經教書二十幾年了,老師告訴我:『你還年輕,你看我教書教得行雲流水,靠的是經驗累積,而我希望你來這裡,學習的是教學理念。有了理念,就能訂定目標,訂下目標後,開始產生行動,並且往目標邁進。』」


這對於初踏教學之路的岩勳老師來說,遇到一位典範人物,以及教師所賦予的任務有更清楚的輪廓。當他有能力時,更願意將經驗分享給校園中的實習老師,期望能將這樣的精神傳承下去。




108年05月29日 在校內與全校老師分享課程實踐心得

(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108年11月09日 新北夢N實踐家分享-學生擔任解說動物關主給參與的老師聽
(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孩子,我不會放棄你」

 

每位老師在教書過程中,總會有幾位學生是令人印象深刻,無論是學生的態度或行為,在自己的堅持下有了改變,岩勳老師也是。

有一年,他擔任高年級導師,剛好有一位學生在生活規範上較難以養成自律習慣。因此,當岩勳老師知道新學期成為孩子的導師時,他想先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再引導他改善學習行為。因缺乏學習動機,再加上家庭因素,導致學生的課後作業經常缺交或沒有完成,岩勳老師會在放學或假日,指導他課業,也不斷地向他釋出訊息:「即便你不會,我也不會放棄你。」

寒假前,岩勳老師猜想,這位學生的寒暑假作業應該還沒完成,因此打電話給家長說:「寒假期間,我會在學校備課,如果孩子想來學校寫作業的話,歡迎過來哦。」說完當下,岩勳老師沒多想學生會不會出現。

直到某一天,學生帶著寒假作業,出現在教室門口,跟他說:「老師,這篇作文我不會寫,你可不可以教我?」當下,岩勳老師又驚又喜,驚的是,學生真的出現了;喜的是,學生願意相信他,並且尋求協助。

雖然這位學生在課業學習上並不是很突出,但岩勳老師從一次校園服務學習活動中,看到他為了能夠幫助慈善義賣,而相當投入的表情,發現他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地方,肯定他的熱情投入。

學生升上國中或高中後,可能因為種種因素而無法繼續升學,或誤入歧途,雖然覺得遺憾,但岩勳老師認為不能因為這樣而失去教學熱情。以深坑地區的孩子來說,家庭相對弱勢的孩子不算少數,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載浮載沉,也許生活缺乏重心、又或者對於未來沒有志向,非常需要老師拉他一把。


108年11月26日 小組上台練習合作朗讀(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讓教學保持熱情」

 

岩勳老師在大學主修初教系輔導組,在教書第二年有幸加入新北市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團。綜合活動強調體驗、省思、實踐,讓孩子探索自己、經營生活、參與社會、保護自己與環境。他運用「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引導班上學生,將這樣的精神帶進學習中,透過直接體驗、間接經驗,再與他人分享,以檢視學習成果。不僅能培養學生理解、表達、檢索、應用、合作等綜合能力,也學習如何聆聽他人的想法以及看見自己的進步,這剛好與欣希老師帶領的閱讀策略不謀而合。


無論是輔導團或者是共備社群,讓他有更多機會到其他場域學習多元、創新教學,「讓備課變成日常在做的事。」岩勳老師說:「雖然辛苦,但是每當有新想法進來,我就會覺得老師這份工作真的很棒。我可以把所學的東西,直接在教學上實踐與嘗試,和學生一起成長,也讓我一直保有教學熱情,真的很幸福。」

109年05月18日 閱讀環境氛圍營造-讀報足跡圖

(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109年07月11日 小貓頭鷹主題讀寫營-師生一起參與,將課程分享給其他教師(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

106年06月10-11日 辦理讀寫營營隊推廣閱讀策略應用

(照片提供:李岩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