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音樂教學,讓創作輕而易舉

埔墘國小江宇帆老師 (2)

採訪、文字、錄音: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2/10/09

擊掌成為實踐家(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2022夢N會後留念(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其實在成為實踐家之前,我在內心掙扎好幾回:「我真的能成為實踐家嗎?我的課程內容真的對於老師們有幫助嗎?」但後來轉念一想,既然機會來了,我就好好把握吧!


「教學經驗,分享交流」


夢N研習我已經耳聞許久,但之前還沒機會參與。直到2020年,我決心要參與研習時才發現:「夢N研習真的很難報名耶!」不過,在我參加完研習之後,終於能明白箇中原因。兩天精實的研習課程環環相扣,講師不只親自示範教學,也在第二天課程讓我們透過各種教學活動實際演練,無非是希望我們能夠將所學應用於課堂。另外,我也參與臺北市興華國小音樂科方美霞老師的iPad音樂工作坊研習,看到她透過GarageBand教音樂創作,令我大開眼界,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樣的資源帶進我的課堂,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豐富度。


今年在臺北場實踐家論壇發表前,我將心中的疑慮跟方老師說:「老師,現在很多老師都會使用iPad教學,會不會我準備的這些內容都是他們已經知道的方法呀?」然而,方老師暖心地鼓勵我:「不會呀!目前多數的老師是將平板應用在高年級的課堂,但中年級較少。因此,你的分享可以給這些老師不一樣的觀點,也可以讓在中年級任教的老師一些信心呢。」聽到方老師的支持後,我開始規劃分享內容,也重新梳理我與孩子的教學互動。


2022夢N實踐家分享中(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iPad教學,人人可創作」


教音樂創作時,我會先讓學生熟悉GarageBand介面操作,初期練習以八小節為單位,做一條音軌,當學生知道操作步驟後,再發想第二條音軌。透過循序漸進的教學進度,讓學生增加創作的信心和成就感。


雖然音樂課本中也有創作單元,但通常只有將原有旋律空出幾拍或是幾個小節讓學生填入,學生創作能表現的空間有限。自從我將iPad音樂創作融入課程之後,即便有些孩子對於音符掌握還不是很足夠,都能在載具的輔助之下做得很好。曾經有孩子跟我說:「老師,以前課本上填節拍音符我都不知道該怎麼填,也不知道寫得對不對,可是如果是用iPad的話,我可以馬上播聲音出來,就知道跟我想的是不是一樣的了。」學生從平板即時聽到自己的作品,讓他們能更專注與享受於學習,也更勇於嘗試。也有學生跟我說:「老師,我把在學校創作的旋律設定成手機鈴聲和鬧鈴,我爸媽稱讚我創作的鈴聲很好耶!」將音樂課本上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不僅結合素養課程,更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有時候我會想:「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孩子覺得『人人可創作』,或許也開啟孩子未來的另一種可能性。」


iPad融入音樂課堂實踐-節奏教學
(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iPad融入音樂課堂實踐-班級經營
(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iPad融入音樂課堂實踐-音軌教學示範
(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迅速行動」


音樂著重於情意表現,為了讓評分較客觀且全面,我會採用素養導向學習評量,也會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與學習歷程納入評量之中。創作過程中,我常看到學生很用心地將自己的創意融入在旋律當中,然而,因為iPad是共用器材,曾經發生過學生操作不慎,而不小心刪除其他同學的檔案之情事。有次,我將音樂創作課程融入SDGs(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中「SDG6淨水及衛生」的議題,教導孩子水資源的重要性,帶著學生在校園中找水源、錄聲景。其中一班的孩子剛好錄下了雨聲,但其中一組的檔案卻遺失了!我看到孩子著急又失望的表情,鼓勵他們:「老師看得出來你們對於這份作業很用心,雖然,檔案不見了很可惜,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其他替代的方式把旋律完成。」於是有其他組的同學將錄到的雨聲檔案傳給大家共用,再利用共用的聲景繼續完成音樂創作,體現了「自發」、「互動」、「共好」的精神。孩子將校園的聲景錄下來,融入在創作的旋律音軌中互相結合,可以讓他們的所學成為真正帶得走的能力,實際應用在生活當中。



2022夢N實踐家(照片提供:江宇帆老師)


「Think big, Start small, Move fast.」我把這句話作為我的座右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迅速行動」這句話源自於梅約創新中心(Mayo Clinic Center for Innovation, USA)的組織理念,以未來的發展為考量,應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從融入iPad教學的音樂課堂開始改變,迅速執行課堂實踐。我對於學習新事物很有興趣,未來若有機會,也想多方嘗試讓音樂課結合不同的學習領域。希望藉由自身的學習成長,讓孩子對於音樂課的想像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