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符旋律,譜寫自己的獨特樂章 

楠梓國中林婉曄老師 (1)

採訪、文字、錄音: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2/12/25

巧燕老師是夢N路上實力堅強且不斷暖心鼓勵的前輩。(照片提供:林婉曄老師)




成為一名音樂老師是婉曄老師的志向,研究所畢業後,她前往楠梓國中任教,一轉眼已經十三個年頭過去,她在這裡陪伴孩子成長,也在這裡學習如何成為一名音樂老師。雖然過程中她曾經沮喪,但看到努力過的痕跡,以及幫助孩子充滿自信的樣子,仍是一段甜美的歷程。

「傾聽孩子的聲音」


「我從小立志當音樂老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系畢業後,我以為音樂老師要像水果姐姐一樣帶小朋友唱跳,這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後來,我繼續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進修,並且修習中等教育學程,畢業後,順利考上楠梓國中任教至今。」林婉曄老師笑笑地說。


婉曄老師目前在高雄市楠梓國中擔任音樂科教師,從事教職十三年,談起生命中的貴人,她毫不猶豫地說:「是潘宇文老師,我受到她很多的啟發。我印象很深刻,在最後一次上課時,老師詢問大家,哪些人要當高中老師,以及哪些人要當國中老師,她向那些要當國中老師的同學鞠躬,我是其中一位。老師說:『我很感謝你們願意投入國中教育,因為我認為所有年段中,國中生是最需要老師的關心,同時也要適時放手讓孩子摸索,在鬆緊之間的拿捏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青春期的孩子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都處於變動的狀態,因此除了教學外,婉曄老師認為多傾聽學生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事。


「從仙境下凡到民間」


婉曄老師從小學習鋼琴,熱愛古典樂,對於古典樂以外的音樂型態一竅不通,教書後,才發現學生只聽當紅流行樂,和她的音樂喜好完全不同。婉曄老師沮喪地說:「第一年教書的時候,我真的很難過。我播放樂團演奏的音樂影片給學生欣賞,但是他們覺得指揮家的指揮動作很滑稽。那些在我心中很美好、神聖的音樂饗宴,進到教室後卻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她把課堂上遇到的挫折和其他老師分享,其中一位同事跟她說:「妳學習音樂的經驗和這群孩子很不一樣,妳可能需要『下凡』了解孩子的想法,才會知道要如何讓他們認識古典樂、喜歡古典樂。」


國中生在實踐中最能體驗到音樂的躍動感、合作的挑戰、
還有一起歌唱的感動。(照片提供:林婉曄老師)

「剛開始教書時,如果學生唱歌很小聲,或是直笛不練習,總會讓我在課堂上生氣,使得教室氣氛很緊張,但對於學生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婉曄老師說,經過同事提醒,她開始調整教學模式,教學第四年時,她任教的班級來了兩位說話音量很小的學生,婉曄老師聽完她們唱歌後,發現她們的音質很好。為了鼓勵她們,婉曄老師提供適合她們練習的歌曲,並搭配麥克風將自己優美的音色呈現出來。到了三年級,最後一次唱歌考試,她們的聲音讓全班同學都很驚豔,學生寫了卡片跟婉曄老師說:「老師,謝謝妳的鼓勵,原來我的聲音這麼好聽,而且還可以站在全班同學面前演唱。」婉曄老師從每位孩子身上找到一個優點,當他們獲得讚賞後,將潛能發揮,這是她意想不到的成果。


「看見天賦,找到價值」


由於校內有開設管樂藝術才能班,婉曄老師發現一位學生雖然在學業表現差強人意,但小號吹奏卻頗有天賦。經過婉曄老師一年仔細觀察下,她認為學生的音感很好,對於音樂的感知能力也較優異,她向學生提議:「你要不要去考高中音樂班?」為了全力幫助學生專注學習,她和小號術科老師協調,周末輪流照顧學生的學科和術科練習,同時也安排鋼琴教學指導,讓他全心全意專心增進自己的能力。


透過創作的引導和練習,讓學生用rap唱唸出國三面對升學壓力
和茫然未來的心聲。(照片提供:林婉曄老師)



最後放榜時,學生錄取鳳新高中,與第一志願失之交臂,讓他懊悔不已。「我第一次看到他哭得那麼傷心,但也因為他真的很看重這件事,付出了很多努力,可惜還是差一點。」婉曄老師既不捨又感到驕傲地說,「後來,他考上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邀請我參加他的音樂會,看到他現在的成就,真的很欣慰,他在音樂裡找到自己的價值。」





婉曄老師說:「過去那兩年的勤勞不懈,大家都很辛苦,我不知道學生能不能撐下去。然而,看到他現在站在舞台上自信的模樣,很慶幸那時候我們都有堅持到最後。」每次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婉曄老師看見這位學生的優勢,並且和他合力完成目標,是婉曄老師教書生涯中難忘的教學經驗。


學生不一定能成為演奏家或演唱家,但是可以透過音樂摸索自己的潛能,增強面對舞台的信心和對自我的肯定。
(照片提供:林婉曄老師)

參加2020高雄夢N實踐家分享,從方方老師身上獲得很多
教學的啟發和鼓勵。(照片提供:林婉曄老師)

「即便看不見結果,仍要精心呵護」


「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能夠做中學,以前在師培上課的時候,老師有教過,但我不知道可以怎麼做。 」婉曄老師疑惑地說。恰巧,校內國文老師邀請她一起參加由王政忠老師主講的MAPS教學法研習,她說:「研習結束後,讓我醍醐灌頂,原來只要老師的引導明確,學生便能夠藉由小組共學完成課堂任務。」



過去婉曄老師也曾經參加過不同的研習,然而有時候因為教學設備不足,或是對於課程不甚熟悉,而無法在課堂實踐。雖然早期夢N藝術領域沒有音樂科,不過能在研習中認識其他夥伴,讓她覺得自己不孤單。「在學校裡,大家經常忙於課務和班務,很少有機會能夠一起討論教學。來到夢N,大家都是為了更好的教學而聚集,自然而然地會互相討論。」婉曄老師說。「我認為,夢N研習最大的特色在於,這裡的講師都是在職教師,因此他們的教學內容,比較容易轉化進到我的課堂,讓我受用無窮。」


婉曄老師認真地說:「以前還在師大念書時,潘宇文老師跟我們說:『你們未來到學校裡面教書就像是播撒種子,你們毋需期待開花結果,甚至也不一定能看到萌芽,雖然如此也不要灰心,仍要細心呵護這群孩子。』」她一直把這句話放在心上,「教學的路上常有挑戰,我也常常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才能在這些冒險中有更多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