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創作找尋家鄉的記憶

壽天國小呂佳螢老師 (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3/07/02

夢N分享(照片提供:呂佳瑩老師)





夢N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每每走出研習場域後,都能滿載而歸,我在研習現場看到講師們的熱情和力量,讓我覺得來這裡學習、精進自己的教學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擴大藝術教學的影響力」



第一次擔任實踐家的經驗讓我印象深刻,加入社群後,無論是桃園市大勇國民小學饒秀娟老師,或是新北市中和國中孫菊君老師都會手把手陪伴我們一起備課,透過事前準備和練習,讓我能站在講台上,向學員分享我的教學實踐。當我看到夥伴們長期無私付出,再加上研習開幕時聽到王政忠老師的勵志話語,即便已經聽過很多次,但每一次總能讓我感動不已。



參與夢N(照片提供:呂佳瑩英老師)


嘗試課堂實踐的過程,有時候是孤軍奮戰,因而感到無力和倦怠,但是在夢N和共備社群中,我可以找到許多夥伴支持的力量,也因為處在同溫層,讓我覺得能夠和夥伴一起扶持繼續向前走。在這裡,這些正能量會不斷循環,我將它傳播出去影響更多人,讓藝術教學是有價值的存在。


「探訪岡山的時空記憶」



家鄉,是我很喜歡的主題課程,每年我都會努力規劃關於岡山地區或是家鄉記憶的課程,我曾和校內的夥伴組成團隊,參加109學年度教育部美感生活地圖計畫,以「壽天傳承‧岡山美力」為主題獲得優選。課程中,我們帶著六年級的學生從生活場域出發,走出校園認識社區,從實地探查中找尋家鄉記憶,發現在地特色,以提升認同感。學生們從中發現生活情境的問題,並且以設計思考解決問題,藉由四個歷程,建構學習地圖的系統思維。



課堂實踐-翻轉候車亭(照片提供:呂佳瑩老師)

課堂實踐-翻轉候車亭(照片提供:呂佳瑩老師)

課程規劃分成前導課程、主題教學活動和成果展:

1.前導課程「策展思維」

2.主題一「壽予新美感‧天E文創風」

3..主題二「老街踏查趣‧遙想家鄉景」

4.主題三「水塔舞影展‧飲水思源頭」

5.主題四「籃籗竹編藝‧傳承文化情」

6.成果展「壽天傳承 岡山美力 家鄉記憶專賣店」


教學策略分成四個歷程:

1.感受-從走讀出發

2.想像-在互動中實現

3.實踐-體現美感經驗

4.分享-美感藝漾家鄉


課堂實踐-我家水塔換新裝 (照片提供:呂佳瑩老師)




依照四個歷程,學生從不同主題中各自完成任務,例如:實地走讀壽天宮,以對壽天宮的信仰感受編寫RAP;踏查與探訪岡山老街,記錄老街的影像記憶;了解岡山水塔歷史,理解水塔意象,完成水塔舞以及校內小水塔翻新;認識籃籗會由來,體驗竹編藝術,並且以籃籗會小劇場,喚起更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透過這些藝術課程的啟發,學生從五感重新認識對於家鄉的記憶,實踐課堂所學,更深入了解岡山的歷史,也感受藝術帶來的多種樣貌。

「享受來自生活的美感」


對於教育工作者,我有許多憧憬和理想,為了開闊自己的視野,我從研習中蒐集靈感,讓教學內容更豐富。藉由學生給我的學習回饋,持續調整教學設計,讓學習更接近教學目標。在實踐的路上,總能有機會遇到不同的夥伴、業師、專家們,教學在走出教室之後,有了不一樣的樣貌,我將這些所學帶回課堂,影響班上的孩子。


目前,我和夥伴在校內組成美感教師社群,除了美感生活地圖計畫,也希望能共同規劃藝術課程,運用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從多面向享受生活中對美的欣賞。


「給孩子有溫度的藝術創作課堂」


我喜歡參加共備社群,在這裡,我看到彼此堅持不懈的努力,也在挫敗中互相鼓勵和打氣,當夥伴遇到困難時,一起找出問題逐一克服,給予夥伴最溫暖的力量。

我也喜歡參加研習,再回課堂實踐,雖然實踐的過程可能不完美,但能從每次的教學中,看到自己獲得養分後明顯進步,讓我感到雀躍。我常告訴自己,實踐總會有挫折,也不容易,有了這些經驗,才有機會開出美麗的花朵,讓課堂擁有更多可能性的想像。


我相信,讓孩子在課堂的學習有感覺,他們的藝術創作才會有溫度和價值。


課堂實踐-玩水墨(照片提供:呂佳瑩老師)


補充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