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舞台到講台,讓英文走進生活(上)

麗山國中溫苡均老師 (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魏翎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系學生)

2022/07/24

發展靜態雕像(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曾就讀戲劇系,無非是想要一圓演員夢,在舞台上盡情發揮,享受劇場帶來的魅力,苡均老師也是如此。然而,卻在學校成立教育學程中心後,讓她的人生規劃有了一個大轉彎,如今,她帶領學生不只從肢體表演認識戲劇,更於課程中融入雙語教學,打開讓孩子的雙語表演藝術世界。

「轉換身分,講台即舞台」


 「原本,我想要當一位舞台劇的專業演員,也有劇團已經跟我談好,等我畢業後,就可以直接加入劇團上班擔任班底演員。那時候,我覺得我的夢想快要實現了。沒想到,就在我大四那年,人生出現了叉路。」目前任教於臺北市立麗山國中表演藝術科的溫苡均老師突然話鋒一轉,「大四那年,學校成立了教育學程中心,冥冥之中似乎有股力量驅使我走向老師的這條路。」


與學生分組討論(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曾經,我也問過自己:『沒有成為演員,難道不會不甘心嗎?』但再仔細思考,我好像缺少了演員需要具備的放鬆感,演戲若是太用力,就會很難說服自己和觀眾;然而,當我在教室教學的時候,卻能清楚感受到與學生的互動是很輕鬆愉快的,這種課堂氛圍使雙方都能享受其中,而這讓我感到很有成就感。或許,我比較有當老師的天賦吧!」


著裝拍攝劇照(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參與夢N的會前討論(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中輟學生,走進課堂」


教書第一年,苡均老師在一所國中代課,「各種意想不到的學生反偏差行為都曾經發生:學生偷竊、隨地吐痰、抽菸嚼檳榔、幫派械鬥、同儕霸凌等,在代課的這一年,都經歷過了。」這些經歷成為她為了考上正式老師,下定決心日日練習上百考古題的動力來源。不僅是偏差行為,教學時遇到許多極端的個別化差異成為她初入行遇到最大的挑戰。為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苡均老師嘗試各種有趣的教學法,當時雖然無法讓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其中,但也因此開啟了理解各種學生內在心流的機會。「說實在的,我曾經很沮喪,也一度懷疑自己為什麼要來當老師,精心準備的課程學生不珍惜,是不是應該回劇團當演員?」但卻在一個契機,讓苡均老師的想法起了變化。


發展靜態雕像(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參與夢N共學

(照片提供:溫苡均老師)


那時,在一群血氣方狀的學生中,有位學生在群體中顯得特別不同,他專注在課堂學習,肢體動作既協調又靈活,課堂表現也很傑出,苡均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稱讚他。然而,突然有一天,這位學生卻再也沒有出現在教室,一段時間後,他又回到教室上課,但同學之間議論紛紛,學務處訓育組長和輔導老師也到教室外關心。苡均老師被告知後才知道,原來他已經被通報中輟,而他只有在表演課從後校門溜進學校上課。「我沒有想到,我為這位學生帶來這麼大的影響力。他因為討厭上學而拒絕到校,但卻為了表演課而翻牆走進教室,我很感動,也代表這堂課對他來說有不一樣的意義。」直到那時候,苡均老師才意識到,自己有能力為這群孩子帶來改變,她也開始思考如何賦予學習更多可能,讓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