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表演培養溫暖真誠的溝通力 

忠孝國中宋育如老師 (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錄音:林苹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學生)

2023/10/22

2020屏東夢N接下實踐家的一刻(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



從幼兒轉換跑道至國中青少年,再從西方戲劇跨足傳統舞龍技藝,育如老師突破自我,也和學生一起學習新的事物,充實不同面向的專業知能。此外,她也透過戲劇專業,引導孩子合宜地對話練習,將真誠且無懼地表現出來,增進溝通表達能力。

「表演藝術的力量與美感」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一位國中老師,大學時,我就讀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畢業後,在幼兒園擔任幼教老師兩年。如果不是接觸到戲劇教育,我應該會一直教到退休吧。」育如老師說,她在大學參加戲劇社,並在一場戲劇教育演講中,開啟她對於戲劇的興趣,為了深入了解戲劇教育的內涵,她進而考取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並且修習中等教育學程。



就讀研究所期間,除了戲劇專業外,她也持續精進教育專業知能。研究所畢業後,她在一所國中擔任專任代理教師,將所學與實務經驗結合,學習成為一位老師,考上正式教師後,讓教學更得心應手。今年,是育如老師教學第十一年,從過去到現在,雖然路途偶有起伏,但是看到學生的成長與進步,讓她感受到表演藝術所帶來的力量和美感。


邀請新竹在地藝術家巫素琪老師入班帶領戲劇教學體驗2(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

「傳承舞獅技藝,訓練團隊默契」


目前,育如老師任教於新竹縣忠孝國民中學,這所學校有著傳承傳統技藝的舞龍隊,當學務主任詢問她是否願意接棒時,她很是猶豫。她想,雖然她是表演藝術老師,但她所學的表演技巧是以西方戲劇理論為主,而非傳統技藝,再加上訓練過程很辛苦,不曉得自己與學生是不是能夠勝任。不過,透過班會充分討論後,她與學生們決定接下重擔。

育如老師說:「舞龍排練時,教練挑選一位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分別肩負起龍頭的重任,引領隊伍前進。擔任龍頭的男同學平常在學業表現並不理想,學習動機有些低落。然而,在幾次舞龍訓練後,獲得教練大力讚賞,發覺自己的亮點,讓他願意主動幫助其他同學。」他在這裡得到成就感,進而回到課堂學習時更專注。




此外,這套舞龍動作除了展現力與美外,舞台上的每一位舞龍成員、鼓手、鈸手和鑼手,包含育如老師都需要培養默契,表演中有一個頓點,需要由育如老師點頭示意後,表演才會繼續往下,她說:「當所有成員全神貫注與她的眼神交會之時,不禁令她泛起雞皮疙瘩,受到很大的震撼與感動。」


學校聘請專業教練指導學生舞龍基本動作,親師之間全心投入,成為學生有力的後盾。在育如老師細心觀察下,她發現學生之間的向心力更堅強、穩固,也能夠在發現困難時,及時協助彼此。這一年的練習,她和學生一起成長,讓她學習到不同範疇的表演藝術,也從練習舞龍中,看到學生不一樣的樣貌。



帶領導師班挑戰舞龍訓練與演出(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

「陪伴孩子對話練習」 


「曾經有人問我,身為表演藝術老師,在擔任導師的角色上會和其他科目的老師有什麼不同嗎?」育如老師認為,正因為她教授的是表演藝術,因此讓她有機會帶著學生學習不同以往的對話練習。


育如老師說了一個故事,她的班上曾經有位孩子參加學校的課輔班,因不適應,中途退出,育如老師跟他說:「因為你臨時不參加,會影響行政老師的作業流程,你需要去跟他們道歉和道謝。」她發現,有些孩子不善於道歉,是因為不知道如何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歉意。因此,育如老師陪伴學生擬定道歉內容,練習道歉,當他完成之後,育如老師稱讚他:「我知道一開始你有些害怕,躊躇猶豫,不知道如何跟老師們開口。但是,在我們幾次練習之後,你越來越進步,最後,也勇敢地跨出這一步了。」


育如老師認為,道謝讓人感受到溫暖,而道歉代表具備反思的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這是孩子應該具備的溝通能力。


校內藝術與人文領域社群-戲劇融入歷史(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

邀請彈心一人一故事劇團入校演出1(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

「混成教學,因材施教」


教學對於育如老師來說是一件具有挑戰的工作,她說:「疫情期間,我為了讓在教室與在線上的學生能一起上課,不只是課程編排,以及教學模式,都不是我所熟悉的方式,混成教學讓我感到很沮喪,且疲於奔命,學生的學習反應也不如預期。」


從挫折中再出發的育如老師調整心態,試著讓教學與自己的身心靈獲得平衡,為了使因確診而在家隔離的學生,不影響學習進度,她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家完成非同步的學習作業,也體認到在家自學也是學習的其中一種樣貌。未來,她練習自我覺察,關照自己的情緒,先將自己打理好,才能接住每位需要陪伴的孩子。



校外社群線上研習-共編簡報玩玩(照片提供:宋育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