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甲,找到教學熱情的所在

大甲國中陳宜婷老師(2)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2/02/27


在夢二結束之後,我參加由同組夥伴也是臺中市至善國中地理科李雅雯老師組成的「中部地理老師共備社群」,社群每個月會共備一次,討論考題活化、引起動機、或是其他教學相關的議題,這對我來說,影響很大也是我想持續實踐的原因。夥伴間不吝分享,一起討論教學議題,讓學生學得更好,盡心盡力研發課程,強而有力的向心力,是讓我持續進步的力量。

分組合作學習的日常(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

「討論,是為了聚焦」

 

雖然我已經教書五年多了,但課程在新課綱增減後,如果缺少夥伴們的集思廣益,很難將45分鐘的課程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了夥伴間的討論,更確信自己的想法能夠在課堂實踐,也更聚焦於課程主題,避免陷入過度窄化的視野。


此外,我會成為實踐家有一部份的原因也是因為這群夥伴,夢二是我想改變的第一次接觸,此後也參加過其他場次的研習,每次看到實踐家在台上分享他們新穎的教學法、觸動人心的教學理念,都讓我覺得他們散發著光芒。我在研習中收穫太多,有機會也想分享自己的課堂實踐,透過分享與回饋,使自己更好。


從台灣拼圖找線索(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

校外闖關找文昌祠秘密(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

從泡麵認識地方自然環境與文化(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

「實地踏查,認識家鄉」

 

曾經,我陷入代理老師是否也能做活化教學,或者當一位傳統老師就好的泥淖中。轉念一想,實踐課堂好像與我的身份別無關,我應該把握時間去做有價值的事。因此,當我看到美術老師帶著學生做獅頭的時候,我主動聯繫老師,討論美術與鄉土探究課程跨科連結。


校外闖關文化大樓識古人(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

鄉土探究課程,我規劃與大甲知名文化景點相關的大地遊戲,讓學生以四人一組分組方式進行,學生藉由觀察找到答案,透過Line at回傳正確答案後,獲得下一關的提示。由於課程在校外進行,我尋求學校志工家長協助擔任隊輔,以維護學生安全。


原本只是一次性的課程活動,沒想到不只學生收穫很多,從旁安全協助的志工家長也給予許多回饋,家長說:「看到孩子以這樣實地走訪的方式認識家鄉,我覺得參與這樣的課程很有趣。」「身為大甲國中的校友,看到學校推動認識家鄉文化的課程,我覺得與有榮焉,也很有意義,假以時日學校還有類似的活動,我想再次幫忙。」


我希望藉由實地踏查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尋找答案,讓他們對於家鄉的認識更深刻。同時也透過分組,讓學生學習聆聽不同的觀點,在相互合作下完成指定任務。


「我欣賞自己現在的樣子」

 

我想告訴自己:「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學校教務主任願意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我也很認真將我想像中教學的樣貌實踐在每個課室,因此我很欣賞自己到目前為止教書的樣子。」


實踐過程,也許會猶豫,但我認為之所猶豫,是因為有些期待又害怕失敗。一旦開始實踐,這些害怕和痛苦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與夥伴腦力激盪的過程,和實踐所帶來的成就感。

提醒我要實踐的書籤(照片提供:陳宜婷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