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知識更是傳承精神

光榮國中袁靜娟老師(1)

採訪、文字:王怡珽(夢N專任助理)

2021/06/26

原本她以為老師是一份無聊的工作,因緣際會下執起教鞭,發現老師不只傳道、授業、解惑,還能協助學生學習從多面向觀察同一件事,增長見聞。

 

她是袁靜娟老師,目前服務於臺中市立光榮國中,任教數學科。 

110年01月26日中興大學數學日分享(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教學不該只服務部分學生,光譜上的每位學生都重要」  


其實,當初在填大學志願時,靜娟老師完全沒有考慮任何師範院校。因為她知道自己不喜歡當老師,對於老師的想像就是拿著同一本教科書.從第一天開始教到退休,這樣的人生實在太無趣了!


 

大學畢業那年,國中母校曉明女子中學時任朱校長要她回去擔任數學老師,因為母校的招喚,再加上曾經教過她的數學老師還在學校任教,沒多想,便開啟了她的教書人生-這重大的轉變讓當時身邊好友都感到不可思議。


 

原本以為只是過客,但在曉明女中任教時,她看到了教師不同樣貌:校內數學老師共備課程、一同編撰講義等,比起互相競爭,她看見了共同學習成長才能促使團隊更進步。

 


因此,她決定留了下來。

學生製作哥倫布方塊(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學生操作三視圖跑台(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自然平衡作課(瓊崖海棠)(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既然留下來,為了讓教學有更多嘗試,再加上曾經有位學生詢問她:「老師,近似值和估計值有什麼不同?」這讓她思考數學與科學領域會不會有共通性。因為這樣,靜娟老師到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進修科學教育研究所試圖尋找答案,同時加修輔導學分課程。幾年後,看到自己在特教專業上的不足,再回到彰師大修習特教研究所。


 

雖然意外踏入教職,但她不斷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始終好學不倦不論是一開始的曉明女中,還是如今的光榮國中。


 

也因為她的好學不倦,所以她看見了夢N研習內容的多樣性,和她過去參加過的研習都不同,更重要的是夢N講師課程設計不只服務少部分學生,靜娟老師說:「無論學生在哪一階層,我看見夢N講師都可以從學生所處的階段,發展出相對應的教案。這好像是一個教學光譜,特教生同樣也在光譜上,教學不應該是明顯對立的黑與白,中間有好長一段的過渡-不同深淺的顏色交織,就代表天賦各異的各種學生。在夢N有很多老師願意從多方角度研發教學法,並無私地分享,針對不同學生採取差異化教學以呈現多樣化的教學樣貌,我認為跟他們一起學習可以創造很多火花。」這也是促使她想參加夢N的主因。 

「用心同理他人,將專業發揮到最大功用」 


這學期開始,靜娟老師和校內資源班的老師合作,讓兩班的學生共學領導力-資優班學生根據資源生的需求,規劃課程並且一起上課。但,一開始她和資優生提及這個計畫時,學生問:「老師我們要教他們什麼,數學嗎?」她說:「資源班的老師都已經那麼用心教了,他們可能都還不是學得那麼好,你們沒有接受過專業教學訓練,應該也達不到效果,我們該做的應該是觀察他們的需求。」從這次的共學計畫,資優班學生發現原來資源生同學需要的是功能性操作能力-可能是生活自理需求,可能是適應社會需要,可能是一般人眼中再簡單不過的小動作。

學生製作哥倫布方塊(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這樣的發現,對這些資優生而言,是珍貴的學習經驗。這些學生未來可能都會成為各個領域的佼佼者,靜娟老師希望學生能學習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並且充分理解他人感受,思辨能力更加寬廣,才有機會從他人的角度處理問題。

 


看到他人需求並且發揮自己的專業解決需求。能換位思考,專業所學就能真正發揮價值,這不就是真正的素養。

 


從一開始意外成為老師,後來靜娟老師享受著當老師的樂趣,除了可以認識很多有趣的學生,工作也很有成就感,更令她感動的是學生畢業後再回來看她時,跟靜娟老師說:「老師,我是因為妳的教學,所以想要成為一個老師的。」

數資班學生創作作品歡慶光榮國中三十週年校慶 (照片提供:袁靜娟老師)

原來,擔任老師還有傳承的意味。


 

傳授知識,更傳承精神,老師的意義,因此更被彰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