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供「身心障礙人員防災參考指引」從「災害管理」減災、整備、應變注意事項,以不同障別說明,提供特殊教育第一現場教師及家長可以參考,以利進行平時整備措施,尤其在災害發生時,也能自行防護與協助學生疏散避難,可多加利用。
每學期至少應舉辦1次防災演練。
演練的災害情境依可能發生之災害類型、規模辦理,並考量演練情境的邏輯性與合理性。
演練重點包含避難疏散、全校教職員生點名及救護技術等。
針對每次演練之缺失召開檢討會議,於下次演練規劃前加以改進。
記錄並留存相關防災工作事項,以利業務交接時,夠快速掌握災害防救等工作事宜。
正常作息:不要預做準備(如事先備妥防災頭套、事先就應變位置、事先準備防救災器材、事先搭好急救站或帳棚…)
就地就近相對安全處進行掩蔽,以保護身體最脆弱的頭頸部:趴下掩護穩住動作要領 、 坐輪椅者的自我掩蔽動作
啟動應變中心
清點人數與安輔、學生領回
集結點名: 避難疏散情形調查表(點名單及人員集合統計表)
所有的人都要點名:教職員工生、鐘點教師、臨時鐘點人力、志工人員…
學生安輔:受災師生心靈輔導
學生領回:成立家長接送區、學生領回確認名單
不可以讓學生落單:若學生受傷不影響行動,則設法將其帶出,以避免後續地震危害。
若受傷學生無法行動,師長需留下陪伴,並做好掩蔽,設法保護自己與學生;並以大聲呼救,或請其他老師學生盡速通知應變中心進行搶救。
人員搶救
校園災害現場清點(建物巡檢)
若目視即發現建物有危險,不可冒然進入建築;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情境下,方可進入建物
若建物或設施有危險情況,宜拉起封鎖線,避免人員靠近
災情通報
復課、停課判斷
校園災後緊急判斷與建議採取行動(供指揮官決策參考用)
防災演練後檢討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