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訊息:2025 x 2024 do your : bit 臺灣區學生優選作品聯合展 暨 證書頒發典禮 將於 2025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日) 正式登場!
8-14 year olds, micro:bit solutions
賴怡潔、傅郁恩、張心語設計了一個「多功能拐杖」裝置,因為每次看到傷者在使用拐杖時要走上坡或下坡時,很不舒服,而且也不好走;同時他們還想到,盲人在使用柺杖時,不知道前面有沒有障礙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決定在拐杖前加裝micro:bit來發出聲響,讓傷者和盲人可以安心的使用。拐杖選擇的是可調高度的,就算是小孩也可以使用。
羅亦恩、劉宇惟、陳怡臻、鄭安宇設計了「北車街友智慧照護系統」 。透過架設放置食物平台,利用Micro:bit重力感測監控剩餘食物重量。若食物重量低於某個閥值,則讓Micro:bit 透過序列阜傳送訊息到電腦上。
電腦接收到重量不足的訊息後,則呼叫周遭的便利商店合作,補充即期食品。
曾愛、張可人、籃云佑、粘語彥設計了「智慧水產養」裝置,因為有些水產如珊瑚對於水溫以及陽光非常敏感,所以當陽光過高時遮陽簾就可以自動展開,光線不足時收起,水溫過高時灌入冷水降溫。
珊瑚在許多地方都因為光觀或是污染面臨生存問題,因此在大型的戶外復育場可以用這套設備降低復育成本,提高珊瑚的存活率。因為珊瑚的食物藻類是對光線很敏感的,珊瑚本身是對溫度敏感,所以可以用這設備來調節光線與溫度。
黃翌軒、林崇翰、梁路加、福謙、黃立明設計了利用攜帶型的Micro:bit 裝置來偵測老人周遭的聲音大小。將Micro:bitV2做成帽子,進行音量感測。Micro:bitV2外掛LED裝置,進行示警提醒。
說話過於大聲,是聽力受損的警訊之一,一來提醒老人附近可能有人正與之交談,二來可以提醒老人適當地降低說話的音量, 並對聽力問題提供示警。
吳昀翰設計了「動物守護者」是利用Micro:bit結合人體紅外線感測技術所製作的系統,用來解決動物喜歡在車下陰涼處休息,卻容易因駕駛人的疏忽,對動物所造成傷害的問題。我們在車輛下方裝設紅外線感測器,用來偵測車輪邊是否有動物等生命體的存在。透過LED的顯示與聲音的警示,可提醒駕駛人這些狀況的位置,以避免因為一時的疏忽造成對物動生命的危害。這項發展融入了SDGs 第15項: 致力於保護陸域生態系統的發展理念,將可為陸域生態保育努力作出貢獻。
林宥勝、王駿傑、洪子軒、徐佳慈、蕭品誠設計了一個智能系統。他們觀察到竹溪長年來每到夏天都會常常暴漲,如果在竹溪裝設此裝置,可讓竹溪周邊居民不用每到夏天就煩惱竹溪暴漲的問題,也可保護周邊生態不受威脅。這個裝置設置簡易,可以用這裝置幫助其他需要的國家。
希望透過警示、進出管制的方式,可以防止人員的進入,以避免不必要的憾事發生。功能包括柵欄(像是鎖鏈、匣門)降下來;淹水時警示燈變成紅色警告並廣播;當水升起時機器圍欄阻擋人們通行;出入口圍起來,並具有統一廣播警示功能、進出管制。
當下大雨時,在竹溪遊玩的人們,急需一個安全舒適的避雨場所,外地遊客更因不了解當地環境,更需協助,於是林岑葳、蕭妍佳、梁羽蓁、何昀熹、林佑恩設計了「安心避雨小屋」。在指定地點設置避雨小屋,提供乾燥和舒適的環境,設有座椅和照明設備,提供安心的避雨體驗。另外在小屋周圍設置發光指示路牌,指引遊客和居民找到這個安全避雨的地點。同時在小屋內顯示目前水位高度,提醒大家了解目前水位上漲情況。
希望透過這個設計,能夠提升竹溪的防災能力,讓大家在雨中感到更加安心。
劉庭妤、劉庭彣設計了智能裝置,利用Huskylens進行物件分類,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當瓶子放入機器時,將會發送訊息到另一片 Micro:bit。這會促使馬達啟動並分配水,作為回收工作的獎勵。他們的專案旨在用於海灘環境,個人可以參加清理活動以獲得清潔自己所需的水。
魏晨展、黃上傑、王悅庭、許沛岑、蔡亦婷鎖設計的「花朵守護天使」可以協助世界各地居住在溪流附近的居民,在溪水暴漲,造成淹水時,可以即時收到通知,做好防災措施。當溪水水位安全的時候,這個「花朵守護天使」就是一個代表生態多樣化的裝置藝術品。
近年來由於生長環境及生活經驗的不同,老年人和青年之間可能出現思想、態度和行為習慣的歧見或衝突。張立弘、柯佑心、蘇家鋐、曾英倫設計了「青銀大富翁」主要是增加青年人和老年人的互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相互影響和改變,從而促進更好的理解和和諧相處。其次,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沉迷於3C產品,包括電腦、手機和電視,這導致運動量不足,特別是老年人和孩子。專案中透過將運動納入題目,以鼓勵參與者參與身體活動。這不僅僅讓大家能享受遊戲的樂趣,同時也能同時補足運動量,改善大部分老年人長期久坐的習慣。這對於提高居住地區的整體身體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影響,減少慢性健康問題的風險。
莊尚諭、 蔡櫂陽、莊尚恩設計使用 Micro:bit 整合感測器,並控制紫外線進行廁所環境的消毒殺菌,是這個系統的核心方法。他們於門把中設計內置光敏感測器,當有人握住門把進出後,便會啟動紫外光對門把進行消毒;他們也利用相同的概念,用來偵測馬桶的使用狀態,並在使用後對馬桶進行消毒;此外,他們在水龍頭上方設置人體紅外線感測器,當使用者洗完手後,系統便會以紫外線對水龍頭進行消毒。除了可以維護廁所的清潔,更可以有效降低因為接觸所造成的病菌傳染。
15-18 year olds, micro:bit solution
楊承恩設計了一款具有提示功能的博愛座導引係統。目標是透過micro:bit 結合AI技術來解決博愛座讓座的社會問題。
本系統會有以下兩項特點:
1. 線上App查詢 : 透過App的畫面顯示,乘客可以更準確地事先查看,博愛座的使用狀況,始得年長者、孕婦或身體不便人,可以更即時地預約到就近的座位。
2. 即時顯示 : 有需求的乘客可以透過座位上的黃燈,得知可以隨時讓座的座位,以便讓有需求的人,「自動」 找到鄰近的座位,而不用再發出惡言。
李宇田所居住的社區接近工廠可能會有空氣污染的問題,所以他想設計一個可以隨時偵測空氣品質的裝置,空氣污染太高的時候可以通知我。他使用micro:bit外接PM2.5感應器是用來偵測空氣品質,然後把空氣品質的數據寫在LED螢幕,如果空氣汙染太高,會發出警告提醒我們關窗戶少出門,並且啟動家裡的空氣清新機,如果要出門就要記得戴上口罩,如果空氣品質恢復正常,就會通知人們把窗戶打開然後關閉空氣清新機,尤其是有呼吸道癥狀的敏感族群特別要監控空氣品質。
陳宥廷、林軒熠、洪誠斈、曹雲翔設計了一個確保日常飲用水安全的監控系統。它利用 micro:bit 和物聯網擴充板以及各種水質感測器來測量溫度、濁度和溶解固體。數據透過 Wi-Fi 上傳到物聯網資料庫進行分析,系統透過行 APP 向用戶發出有關水質的警報。
該系統有助於提高飲用水質量,確保水源清潔,進而降低水傳播疾病的風險。此外,該系統還透過Wi-Fi將水質數據傳輸到物聯網資料庫,方便水質的即時監測和數據分析。最重要的是,該系統透過APP提供即時警報,使用戶能夠了解水質問題並提高對水質的關注。
8-14 year olds, paper prototypes
陳靖諺、黃楀恩、蔡秉叡、莊惟惀、魏奕紳設計了一個食物管理系統,旨在協助使用者監控食物儲存狀況,提供及時提醒,以減少浪費,鼓勵即時食用或妥善處理即將過期的食品。他們利用micro:bit的25顆LED陣列來對應25格食物儲存空間(5x5),將食物儲存區域分為五個層次(3天、7天、14天、21天、30天),系統搭配RTC時鐘模組會記錄使用者食物存放的時間及計算有效期限。使用者可以透過OLED顯示屏查看儲存空間中食品的狀態,同時會通過網絡連動行動裝置app自動提醒使用者即將到期的食物的資訊,以促使他們及時處理,以免浪費。此外,可以將多餘的食物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人,以解決食物浪費並消除饑餓等問題,同時通過減少食物浪費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對氣候變化。
林睿晨、何宥鋙 設計了一個智能安全手環。靈感來源於每次學校球隊社團,課後練習結束時,天色已暗,從球場到校門口有一段距離,因此想結合micro:bit 製作一個安全、有趣的專題。
智能手錶是一種具有多功能性和實用性的設備,能夠提供人們在不同情境下的安全和娛樂需求。這次設計基於micro:bit平台的創新安全手環,旨在解決在光線不足或緊急情況下的安全需求。此設備具有照明、音樂播放和警報功能,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感。
黃子紳、黃子淇、林育丞設計了使用Micro:bit板子製作的家庭插座警報系統,旨在保護您的家庭免受電源問題帶來的損害。
插座守護者是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家庭安全裝置。它的運作原理是將一個Micro:bit設備放在插座附近,並配備一個溫度感應器。當插座外部溫度升高到大於或等於70度時,Micro:bit將發出警報聲,提醒家庭成員來處理潛在的危險。如果外部溫度升高到80度或更高,但仍然沒有得到處理,Micro:bit將自動傳送訊息給附近的消防單位,以獲得及時的協助。
這個系統的優勢在於它的實用性和成本效益。它不需要昂貴的設備或複雜的安裝過程,而且易於使用和維護。此外,它的警報功能確保了家庭成員在危險發生時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從而減少了火災和其他安全問題的風險。
侯宗佑、甘宇澄、戴淳薏設計了提醒器裝置,因為他和媽媽都常常在出門後才發現手機或其他東西沒帶,還要回家拿,很浪費時間。如果回家去拿東西再出發,就會遲到,也因為這件事會懶得去拿,以致狀況百出。如果有一個提醒人的工具,可能可以改善忘東忘西的習慣。所以,為了「拯救」他和媽媽,還有其他有時會忘東忘西的人們,他們製作了這個提醒器。將「麥擱嗶」裝置黏在家中門上,並把線纏繞在門把上。當拉動門把(和線)時,就會觸發micro:bit,讓它一直嗶嗶嗶~。只要按A鍵,就能關閉它。如果暫時不想用的話,按b鍵就能關閉功能,再按一次就能開啟。如果是要把它放在百貨公司的廁所裡提醒,可以把它裝在門把旁,離開時會發光,這樣才不會吵到其它上廁所或在廁所外的人。
「文創洗手檯2.0」是為了保留布袋戲文化與洗手教育的結合,旨在將台灣的傳統布袋戲文化融入洗手教育中,以吸引孩子們更主動的洗手,同時促進對布袋戲文化的認識和保存。劉章永的專題使用micro:bit和感應互動式趣味,將傳統和現代元素結合,設計一個洗手檯上的互動裝置,讓小朋友在洗手過程中能夠體驗布袋戲的趣味性和學習洗手的重要性。
在洗手台前設置一個布袋戲偶,將micro:bit嵌入其中,透過感應技術,當有人站在洗手台前時,布袋戲偶將根據不同情境進行互動。這些互動將包括布袋戲角色向孩子們介紹自己,提醒他們洗手的步驟,以及鼓勵他們多次洗手。
在現代生活中,家庭食物浪費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三代同堂的家庭經常遇到的情況之一是,年長的家人常常不顧冰箱的容量,總是要把冰箱塞得滿滿的,這不僅使冰箱門無法關緊,還導致冷氣外流、冰箱溫度升高,最終導致食物解凍和電能浪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采芸結合了micro:bit而提出了一個名為「Smart 冰箱」的創新方案設計,其核心是在冰箱內安裝micro:bit,它結合了溫度感測器以便實時監測冰箱內的溫度變化、LED顯示器以圖案顯示冰箱內有哪些食物,以及冰箱存放的容量偵測功能。希望這個專案能夠改善家庭食物管理,並為我們的地球和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郭書榮、黃懷恩的設計靈感來自家中行動不方便的長輩。使用對象為四肢行動不便、臥病在床、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甚至是每個月定期到醫院檢查的慢性病患者都是使用對象。
首先,外觀上,必須是輕巧與方便攜帶,可隨時偵測與紀錄照顧者健康狀況的穿戴式裝置。功能方面,需要考量使用者是高齡長輩或四肢行動不便的族群。透過加裝攝影鏡頭、AI智能辨識系統、健康監測、藍牙無線功能、內建個人IoT以及提醒用藥等功能納入裝置系統。
因為氣候變遷,溫度逐年上升,夏季的室外溫度也越來越高,人們常常因為太投入於工作、戶外活動、遊玩等等,流失大量水份後,忽略了要喝水,而導致發生熱傷害的人數變得越來越多,所以林聖竣想做一個可以偵測水壺水位的智能水壺,用來判斷使用者是否有定時喝水,如果使用者忘記喝水,可以提醒他盡速補充水份,避免身體水份大量流失,而發生熱傷害。
他用micro:bit設計了一個智能水壺,利用水位感測器,輸入器,顯示器,溫度感測器,水質檢測器,音效鼓勵的效果來判斷和協助使用者能夠更好的定時補充水分,養成隨時適量補充水份的習慣,維持身體所需的水份。
陳慈昀、莊澐嘉提出的裝置設計可以追蹤失智老人,遠端幫助失智老人。使用手機app綁定,家人輸入長輩姓名與自己資料(包含姓名與聯絡電話),按確定後輸入microbit。
追蹤定位: 家人先用手機開啟GPS定位功能,開啟後,平安符將使用GPS定位,使平安符的地點資料傳入家人手機。
求救: 當長輩遇到危險時,按下求救鍵,平安符將傳送老人地點至家人手機,家人手機便會收到求救通知。
日程提醒: 家人在手機app中設定須提醒的事情、提醒時間與提醒週期(可以選擇使用自己的聲音當鈴聲),並傳入microbit,平安符將在提醒時間響鈴。
由於全球氣候異常,氣溫炎熱,溫度屢創新高,再加上天氣乾燥,世界各地引發野火肆虐。如何減少野火蔓延速度?需要在火場周圍建立一個斷燃環境,挖掘大壕溝是可以有效的阻斷燃燒之法。為了不讓消防人員在救災時受到生命威脅,黃熙樺設計鑽土小鼴鼠做探測火源及測量與挖掘壕溝達到斷燃效果。
使用microbit做一個防火材質的鑽土小鼴鼠,可在火場中探測火源。因地面上燃燒的可燃物容易損傷到鑽土小鼴鼠,所以設計小鼴鼠是在地面下執行探測火源。小鼴鼠探測到火源後,測量火源與挖掘壕溝的安全距離,規劃好壕溝的寬及深度,小鼴鼠的尖爪以最快速度進行挖掘大壕溝達到斷燃效果。
台灣山上常出現一種為了防止山豬闖進田地造成農損的陷阱:山豬吊。這種陷阱常造成人或其他野生動物的腳被夾斷,造成嚴重的傷害。「農田之穹」能在不影響人類的狀況下驅趕山豬,防止農損,也能減少對自然的傷害。
陳樂澂、陳威誌、朱恩霈、林欣霓提出將裝置放置在農田外圍的鐵絲網上,用紅外線偵測熱,當偵測到熱,會發出人類無法聽見,但山豬可聽見的聲音來嚇走他們。人的聽力范圍是20~20,000Hz,豬的是42~405,000Hz,所以發出400,000Hz的聲音,可以在不影響人的狀況下,嚇跑山豬。
近年來,隨著各國推動的永續發展,「海洋保育」的議題又逐漸獲得關注。你知道嗎?台灣目前並沒有《海洋保育法》,這表示海洋生態保護沒有清楚的落實,進而讓海洋遭受到汙染。
所以鄭淽云、黃安琪這組想要製造出能讓海洋免除禍害的裝置。這個裝置是由防水的抽水馬達、直徑3公尺的水桶和濾網構成的。抽水馬達會將區域內的水吸入桶中,透過濾網將垃圾集中至桶內。經由濾網過濾後的水則由防水馬達將其水吸起來,一並將淨水歸還給大海。
地震發生在地球上的某些地區,許多人深夜熟睡時,因為不能逃出倒榻的建築物而喪失生命,發生地震的時候,鄭羽晏、鄭群翰提出當microbit的加速度感測器感受到擺動,在結合外接的無線網路模組下,可以做出以下反應:
1.蜂鳴器發出大的聲音,叫醒熟睡中的人們。
2.外接的無線網路模組,傳送搖晃訊息,地理座標到地震警報伺服器,伺服器再發送緊急救難單位(EMT)的行動電話及電腦。
林博軒、蔡汯原提出了一種智慧檯燈方案,利用micro:bit技術來檢測坐姿是否不良、頭部是否擋住光線等問題,並通過發出警示和調節光線來糾正坐姿,降低近視率和駝背問題。將micro:bit裝置安裝在檯燈上對周圍光線感測功能,並搭配一件有重力檢測的穿戴裝置的micro:bit背心。
首先,micro:bit會自動調整檯燈的光線亮度,以確保桌面有足夠的光照。然後,它持續監測與書桌的距離或光線強度。如果檢測到頭部擋住了光線,micro:bit會判斷與之前測量的距離或光線有所不同,即頭部離光源過近。並且,使用者坐姿駝背時,重力檢測的背心,會感測到重力改變,以得知坐姿有駝背狀況發生。
在這二種情下,micro:bit會發出聲音警報:「請調整坐姿!」。並在顯示幕上顯示一個X的圖案。同時,檯燈的光線會閃爍,以提醒使用著調整坐姿,將頭部與光源保持適當距離。
2020年台灣有2763人因氣候炎熱就診,透過消費者最常使用的穿戴裝置所改造的智能風扇錶,能偵測人體體感溫度並利用環保能源太陽能板提供手錶電能,將時針和短針產生快速旋轉形成風,藉此降低人體溫度避免中暑,維持良好健康與福祉。
全球暖化問題使我們人類要了解淨零碳排的重要,更要能避免因為氣候因素導致熱傷害對人體的影響,廖廷浩因此希望透過穿戴裝置的偵測功能隨時可以掌握人體狀態,並使用綠能的環保方式提供產品的功能,穿戴裝置是大多數人常見的科技產品,藉此能幫助世界上許多的人。
李岳衡、周祐瑜設計了一個久坐運動管理系統,旨在協助使用者監控長時間工作、讀書久坐而缺乏運動狀況,提供及時提醒運動時間、控管健康狀況及指標,並且搭配樂高積木組裝的關節機器人動作,配合健身教練量身定做的運動體操動作程式,跟著Microbit樂高機器人一起對抗油脂動茲動!使用:
(1)久坐計時時間到、運動時間提示音
(2)向Sonar:bit揮手已表示準備好開始
(3)搭與健身教練配量身定做運動體操動程式、搭配樂高機器人動作展示,一同做體操
(4)每組動作計時,時間到提示音休息
(5)休息時間到提示,下一組動作開始
(6)每天組別做到提供累積電子點數回饋給健身教練
曾薪宇、曾有謙提出的發想裝置為偵測器2組(micro:bit、超薄充電電池、名片掛繩)。
透過內建藍芽無線電功能溝通兩個micro:bit,主要使用九軸感測器偵測兩個micro:bit相對應方向及位置,透過LED燈指引方便快速找尋對方。
使用A按鈕控制另外一個micro:bit發出音樂,提示彼此就在附近;使用B按鈕控制對方micro:bit發出蜂鳴聲,使對方知道被尋找中。
九軸感測器除了方向判別外,透過速度偵測的功能,可以知道配戴人是否跌倒,可以第一時間救治。
這個micro:bit偵測器,搭配計步器的功能,將數據上網傳送到資料庫,透過專屬網頁或戰大電視系統,可以應用在居家照護或者健康樂齡宅社區。知道配戴的人每天走幾步,不足或達標。更主要的:關心或追蹤失蹤、跌倒的長輩,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就醫。永續健康及福祉。
陳君維觀察到很多人隨意丟垃圾,這些垃圾最後都會流入海裡,造成海洋汙染。他提出專案想法,想開發一台「自動淨灘機」來自動判斷並撿拾垃圾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陸地上時,機器用四個輪子移動。在水中,機器的輪子會收起,改成渦輪推進系統。為了環保,採太陽能發電,沒太陽時則需另外充電。如要下水,則太陽能板就會被蓋子蓋住。定位系統採用GPS衛星定位,輔助以海灘地圖。
影像辨識功能可以辨識周圍的東西,如有人走近,就發出聲音提醒。垃圾辨識功能可以辨識是不是垃圾,以防不小心拿走別人的東西。地形辨識功能可以辨識各種地形,像坑洞、突起的地方、小石頭等。電源偵測功能判斷太陽能發電效率,如效率過低且電量低於10%則須回充電座充電。
林恆誌在電視上看到了有些貧窮且落後的國家人民,沒有電可以使用,造成他們許多生活上的不便,所以他想如果在跑步機上跑步時產生出來的動能,利用轉換機自動轉換成電能,讓那些沒有電可以使用的人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電可以使用,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1.人們只要主動並願意在機器上跑步,機器所產生出來的動能,就可以藉由micro:bit自動轉換器,轉換成電能,並傳送至需要用電的裝置,幫助那些貧窮且需要電的人。
2.這個機器可以放置在人口集中的村落,且不受時間的限制,無時無刻都可以使用。
3.這個機器屬於綠能發電,所以在運作中不會產生廢氣或汙染。
吳昊謙提出可以將火焰感測器放在船裡,避免失火,也可以將其他感應器裝在上面。這個裝置可以幫助漁名放心的出海捕魚很安全,保護船上的人!並以友善的方式保護海洋裡可愛又珍貴的動物。為了省電,所以裝了動力發電機,回收用電。
當船劇烈晃動和受到撞擊時,可以有效的提醒大家有危險,以免發生人員受傷。讓大家可以在第一時間逃生。加裝火焰感測器,避免失火。也可以保護海中的動物,不被船撞死。為了讓漁民可以安心出海,所以發明了安全的船,希望可以運用在其他東西上。
陳顥文發想的這個機器當偵測到保育類動物有受到天災、人禍或被其他動物攻擊可能時,就會自動保護牠們。
動物自動保護機內建各種感測器,例如火焰感測器、煙霧(氣體)感測器和水位感測器等等,當偵測到外界環境狀況異常時,它就會啟動蜂鳴器大聲響鈴,達到疏散效果。平時,機器會向人們語音宣導,不要任意擺放捕獸夾以及落實動物保育等等。如果透過紅外線人體移動探測器偵測到動物遭到人為攻擊的話,它會即刻回傳影像給相關單位前往救援。
保護機運用大量的內建動物檔案(含氣味)、回聲定位系統及紅外線感測器偵測有無動物靠近並且判斷該動物為何。如該動物有攻擊行為,它就會散發出該入侵動物天敵的氣味,嚇走動物,保護保育類動物不被其他動物攻擊。
保護機為防撞、防水以及耐熱材質所製造,具有故障排除、自動修復功能,不用擔心各種外來損害。
榮靖捷發現回收車上面的人在運行過程中會有危險,他所發想的設計不只可以減少人力也可以降低危險性,還可以壓縮垃圾避免不必要得浪費空間。
一、這台機器可以自動分類丟到垃圾車的回收 項目,把不同的回收物放到不同的回收箱子裡。
二、自動分類機能避免回收人員意外受傷,而且可以加快回收的效率。
三、操作人員只要開關打開回收孔就會打開,關閉開關就會關閉,還可以按鈕馬上壓縮。
四、只要把分類機放上垃圾車,人們只要丟進垃圾,他就會自東分類完成,並且壓縮空間。
五、在垃圾回收物送達回收中心後,接上外接水管就可以自行清潔內部。
六、只要垃圾車一啟動時,就會把已經分好類的回收物壓縮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