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訊息:2025 x 2024 do your : bit 臺灣區學生優選作品聯合展 暨 證書頒發典禮 將於 2025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日) 正式登場!
8-14 year olds, micro:bit solutions
林博軒、蔡汯原、林聖竣、黃懷恩、郭書榮設計了一個「如何挑選柑橘類的水果」裝置。
每次媽媽請他幫忙挑選水果,總是不知如何下手,怕挑的太生不夠甜;太熟又不能久放。試想,水果的表皮與成熟度(甜度)是否有關連,如何透過 micro:bit 將數字科學化,讓不會挑選水果的我,也可以輕鬆上手。
柑橘類水果,會隨著表皮的變化,口感甜度也會有所不同,下次挑選水果時,學會可以依照自己要吃的口感甜度,依照顏色來挑選,而且多吃原形食物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有幫助的。下次他也可以主動幫忙媽媽買水果,學會尊重食物,再也不會浪費食物了。
蘇鉦淇、劉宣佑設計了「體感健腦電子琴」。他們使用micro:bit控制系統運作,在程式裡輸入一首曲子的簡譜,每個音符點亮對應的LED燈,當對應位置的觸摸感應模組被觸發,就發出對應的音符聲音,LED熄滅,然後再進入下一個音符,重複直到樂曲演奏結束。
當他們在玩「體感健腦電子琴」時,需要專注看指示燈亮起,並且揮動手臂觸發相對應的感應模組,在遊戲過程中可以訓練手眼協調,提高專注力,活化大腦。對於年長者與幼兒,都能發揮穩定情緒、手眼協調、促進腦部發展與肢體運動的效果。
李雨霏、潘佳歆、陳依廷的設計是將智慧守門員安裝在家門口,如果有人來家裡拜訪都會先按電鈴,這時候micro:bit 會偵測按鈕訊號,發送訊息到手機line 上面告知有訪客,並且會開啟AI 視覺辨識鏡頭,進行視覺辨識,並且都會把結果傳送到手機上面並拍照存檔在記憶卡中,若是陌生人,門鈴會發出警報聲,真正的替家人守住家門。
吳士沅、吳季芹、林可恩、白可禎、蔡秉呈製作的一個垃圾桶,當有情緒問題時,將它寫在紙上,寫完將手靠近紅外線感測器,會自動開啟垃圾桶。當投入紙後,馬達升起一片烏雲並降下水,亮起藍色燈,表示你內心的憂鬱,老天也哭泣,同時從箱裡彈出情緒怪獸,象徵負面情緒,利用晃動與隨機取數的方式,決定你要拍打幾下能擊倒牠,擊倒後,烏雲消失,陽光升起,霧化器噴出香味,燈條閃爍七彩光,播放快樂音樂,情緒獲得抒解。若仍要個別對談,則透過IFTTT私訊通知老師。
陳畇甯、趙娸涵、徐孜竹、郭芯毓設計了銀髮護航,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建立老人居家照護與科技裝置運用之理論與實踐框架,為高齡者提供更好的照護服務奠定了基礎。
他們所構思的「銀髮護航」之建築模型,具體尺寸與實際建築物有正確的比例關係。 本研究以智慧居家為核心,導入以下創新設計:一、自動照明系統;二、管理員監控器;三、保全警報系統;四、一氧化碳監測器。其設計旨在加強老人的居家安全,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並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反應。
柯又緒設計了一個「河流淨化神器」,
基於以下原理來實現自動攔截河流中垃圾的功能:
1. 塑膠棍子:我們的裝置設計了一個階層式的塑膠棍子,沿著河川斜放,
將垃圾引導至垃圾集中區域 。
2. 紅外線感測器:垃圾集中區安裝紅外線感測器,用於檢測河流中的垃圾堆積情況。當偵測到有垃圾流入時, 機械手臂會啟動,並將垃圾撈至河岸邊的垃圾桶內 。
3. 警報聲與通知功能: 當垃圾桶滿時機器將發出警報聲,提醒工作人員有垃圾需要清理。
陳翊豪設計的「智慧舒視學習助理」是一個專為學童設計的智能控制系統,旨在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並建立節能意識。該系統結合了Micro:bit與 AI 人臉偵測技術,當學生坐在座位上時,會自動啟動檯燈和風扇,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一旦學生離開,系統則會自動關閉這些設備以達到節能效果。同時透過影像辨識,系統還能根據學生的姿勢狀態提供語音提醒,幫助他們保持良好學習習慣。此專案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促進了對能源使用的關注,推動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未來的永續生活奠定基礎。
莊齊瑄、張力云、莊雨蓁設計了一個「銀」刃而解-防摔計步神杖。
(一)摔倒警示機制:健走登山杖上的感測裝置偵測到自由落體掉落情況發生,且20秒都沒有從地
面撿起來,就會發出響亮聲響與閃燈,引起旁人的注意。若超過40秒依然沒有反應,健走登山杖會發出訊息通知長者的關係人。
(二)計步與照明功能:健走登山杖上的感測裝置,可以感測移動情形後計步,並適時提示行走步數,幫助使用者自我健康管理;照明可手動與自動開啟,當感測周圍光線不足,便會自動開啟,以幫助使用人在安全環境下行動。
曹宏哲、全仲翊、許洧翔利用 MICROBIT 科技概念,希望解決布農族在打獵時會發生的問題。
1.解決設置陷阱距離太遠的問題, 可利用廣播發送已捕捉到獵物訊息,再利用氣球及旗子升降或紅綠燈的方式,讓遠方的獵人清楚辨識。2.利用自動餵食設備,讓獵物多存活幾天,這樣可保證捕獲到的獵物較為新鮮。3.採自動辨識的方式過濾山區的 保育類動物,可以 減少捉捕到保育類動物的機會 。4.布農族人打獵時, 較小的獵物是盡量不獵捕的,會放生等到他長大再行捕捉。若能利用重量 感測模組,大致測量獵物的重量加上不濫捕 、不超抓的態度,更讓大自然可以生生不息。5.設置麻醉裝置,讓射殺獵物前獵物可以較不痛苦的死亡,盡量做到人道關懷。
鄭羽晏、鄭群翰所設計的「護行者聯盟 CrossGuards」裝置可以應用在兩種情境。
情景一 : 有紅綠燈的路口,以物聯網介接政府交通控制器,當紅燈訊號傳來時,
a.播放警示音樂(聽覺)
b.啟動馬達柵欄放下(視覺)
c.警示燈條亮紅燈(視覺)
d.路面燈條增加能見度(視覺)
當綠燈訊號傳來時,
a.啟動馬達柵欄升起
b.警示燈條亮綠燈
情景二 : 無紅綠燈的路口,行人過馬路前按microbit的A按鈕,(B按鈕為強制升起,當A鍵故障時,備用)
a.播放警示音樂
b.啟動馬達柵欄放下
c.警示燈條亮紅燈
經過行人通過的秒數後,
a.啟動馬達柵欄抬起
b.警示燈條亮綠燈
郭敬、陳俊皓、陳彥翔利用Micro:bit裡的溫度感測器及利用鱷魚夾線上LED燈製作一個夏日沙灘溫度警報站,每年5-6月接近夏天的時候,學校會有衝浪課社團活動,常常有同學因沒有注意到溫度變化及適時地補充水分因而導致中暑或熱痙攣(肌肉抽筋)或發生事故,所以希望在沙灘上設置一個溫度警報站,當溫度到達30度時,Led亮黃燈,廣播通知大家現在的溫度並提醒要補充水份,溫度到達32度時LED亮紅燈,警告大家現在已經達到高溫,體表溫度已達42度,已不再適合繼續該項運動以免中暑休克或發生危險,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地去沙灘衝浪,安全地回學校(家)。
江怡茹、張辰睿、王辰安、李奇勳、林立恩利用Micro:bit裡的溫度感測器及廣播功能設置一個冬令溫差監控站(在學校教室/社區),藉由室內與室外溫度器,在室內就能監測外面溫度,當冬天寒流來時,溫度驟降到13-16度,有時甚至是十度以下,室內外超過十度以上的溫差,往往會讓同學受到著涼頭暈感冒,如果是年紀大的長輩甚至心肌梗塞及中風等危險。
所以希望在教室或家裡(社區)設置一個溫度監控站,在室內就能監控外面的溫度,當外面溫度太低且溫差近十度的話,提醒家裡的長輩或教室裡的同學做好禦寒的準備(喝溫熱水/薑茶並穿上再走出戶外以防受到室外低溫的寒害,適時提醒讓身體及早做好準備以防失溫的風險。
林瓏蓁、蔡雨希、吳瑀橙、藍宣茹、王菘逸設計了一個AI植物澆灌系統,他們設計一個垂直種植裝置,下層是水箱,上層是種植箱,下層以水位感測器監控並在需要的時候啟動馬達抽水上去,下層以濕度感測監控土壤的濕度。將AI感測器運用在植物種植裝置,可以節省照護植物的人力。他們打算運用micro:bit 開發板,水位及濕度感測器,根據程式流程撰寫程式,完成之後,放在裝置中,啟動裝置開始運作。
彭宥誠、林芃馳、李哲叡、陳竑睿設計了一個AI資源回收分類裝置,裝置上面放一個影像感測器。把回收垃圾放在感測器前面,當感測出塑膠類、紙類及易開罐後,就會開啟相對應的垃圾分類箱的蓋子,並且發出專屬於此類垃圾的聲音,收集垃圾一段時間後也可以將下面設計的拉桿拉出來,把垃圾倒出來,這樣的話,垃圾才不會滿出來。他們打算運用micro:bit 開發板,結合智能AI鏡頭,根據程式流程撰寫程式,完成之後,放在裝置中,啟動裝置開始運作。
15-18 year olds, micro:bit solution
張立弘、曾英倫、徐丞廣、許之語所設計的專案通過智慧交通與空氣品質管理,對改善居住環境和推動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基隆市而言,專案有效解決假日觀光帶來的空氣污染和交通壅塞問題。透過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及動態交通管制,能降低車輛排放污染,提升市區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健康與生活品質。此外,推動綠能交通工具的使用,有助於減少城市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基隆邁向「淨零碳排」目標奠定基礎。
李宇田設計了綠色重生計畫,旨在利用 micro:bit 技術,設計一個簡單易用的程式,幫助學校社區進行樹木重植工作。隨著氣候變遷及颱風頻繁,許多樹木被摧毀,生態系統受到威脅。透過這個專案,他們希望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並鼓勵他們參與樹木重植活動。程式將提供樹木種植的基本知識和指導,並結合 SDGs 第15項指標「陸地生態」的目標,促進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的生態系統。
此程式將使用 micro:bit 的感測器、顯示、燈光功能,提供用戶友好的界面,指導使用者如何進行樹木的種植與照護。首先,使用者可以透過 micro:bit 輸入樹木的種類,程式會根據不同樹種的需求提供相應的種植指導,包括最佳的種植時間、土壤要求及水分管理、環境光線不足時提供足夠的光線等。此外,程式還會利用 LCD2004 顯示螢幕使用者定期檢查樹木的生長狀況,並提供簡單的護理建議。
周勁棠、周冠辰所設計的專案以解決食物浪費問題為核心,設計了一款「食譜推薦器」,結合 micro:bit 晶片的互動特性,提供使用者一個簡單有效的工具,將剩餘食材轉化為美味佳餚。他們的理念是透過科技與創意,讓資源充分利用,實現「剩食變盛食」的目標。使用者可以在 micro:bit 的 LED 顯示螢幕上移動角色,選擇家中的剩餘食材,例如高麗菜、魚或豬肉等,並依序固定位置。當選擇完成後,系統會根據食材組合,生成適合的食譜建議。這款推薦器不僅提供實用的烹飪靈感,還兼具教育意義,鼓勵使用者養成珍惜食物的習慣,為減少食物浪費出一份力。
8-14 year olds, paper prototypes
張芷嫙的設計以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3:良好健康,老齡現象加深。Alice有感家中奶奶年紀大,看報紙需使用老花眼鏡,放下便遺失,找不到眼鏡造成生活不便利,發想<「花」現逼逼老眼鏡Call Call Reading glasses>眼鏡離開臉上產生溫度變化,人體均溫36.5-37.2度,而室內均溫26-28度,當眼鏡感測溫度低於33度並持續10分鐘,將發出逼逼叫聲,透過藍芽Bluetooth,傳送compass heading(方位感測值),到手機,老人家就可以依著聲響,與手機的指南針App找到丟失的老花眼鏡。
陳巧臻、陳劭寰設計了「智慧除菌廁」,本設計符合Sdgs3的「健康與福祉」,能有效的對抗傳染病,減少病菌的傳播。研究指出,廁所門把、水龍頭手把可能比馬桶孳生更多的細菌,所以全面性的檢測變顯得十分重要。
他們的智慧除菌廁,會在每一間廁所中容易孳生細菌的地方安裝MICROBIT細菌檢測器,能即時的告訴人們,廁所不同位置目前的乾淨度,並將測得的數據回傳到智慧管理系統介面,在進入廁所前,使用者除了可以了解目前廁所的衛生狀況,也利於清潔人員有更效率的進行清潔。智慧除菌廁可以應用在家庭,甚至人多的場所,例如:捷運、百貨公司及便商店,讓人類擁有更健康的生活環境。
許瀚中、廖彥翔、劉光旭設計了「可愛的木魚」。
青少年通常是指10-19歲的人,而他們國中階段,正屬於這時期。而身體、認知與社交快速發展中,課業也比國小加重許多,有的同學會找興趣來轉換心情,而有的不知道該如何抒發情緒。每次回外婆家,看到外婆敲木魚誦經,非常專注、內心非常平和。試想,他們這個階段,也可運用木魚來當療癒小物來穩定情緒,提升學習力。
1.先將手環與micro:bit組裝好,如果是右手持木魚棒,手環就帶在右手上。
2.光環板穿進小木魚,結合micro:bit與擴充板。
3.運用micro:bit 藍芽廣播系統,每敲7下改變LED燈顏色,49下後,按下A鍵,重新再來。增加了趣味性。
葉韻柔、楊恩翎、陳妘嘉設計了「心情徽章」。現在的班級大概都有20幾位小朋友,全部來自不同的家庭,每位小朋友也有不同的個性。有一些小朋友可能無法完整表達他的喜、怒、哀、樂,所以容易造成別的小朋友的誤會。所以每當小朋友無法有效表達情緒時,就可以自己拿一個心情徽章,讓老師與同學適時的關心他,或聽他分享,就可以減少小朋友之間衝突。
心情徽章至少要有3個 ( 分別為開心、傷心、憤怒 ),搭配著電池盒,統一放在老師附近,一定是要開放位置,讓小朋友方便取得。學校與老師,必須時常宣導,關心身上有心情徽章的同學,出現笑臉時,與他一同開心;出現哭臉時,靜靜聽他分享;出現生氣圖時,記得通知師長給予幫助。
榮靖捷、榮晨帆設計了一個「智能蓄電電池」裝置。
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般生活中都要使用到電,小到家裡的電器,大到工廠商業的運作都需要電。
我們台灣電力主要的來源還是以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為主,但是他們會遭成空氣汙染且影響生態環境,因此想要做一個結合太陽能及其他自然能的發電裝置,除了能發電外還能蓄電。
此設備利用現有天然能源生電,永續環保。後期搭配上人工智能AI系統,更可以加速蓄電時間及對大化放電功率。
施屹澄設計了「冷氣強制管理」裝置,把它黏在門上,並接到冷氣遙控氣上。冷氣開太久且門偵測到晃動30分鐘後沒有再接收到第二次晃動時,就會觸發micro:bit,讓它把冷氣關掉。只要按A鍵,就能關閉它。如果暫時不想用的話,按b鍵就能關閉功能,再按一次就能開啟。
冷氣會把熱氣排出來,造成地球暖化,如果只是出去ㄧ下就算了,所以把時間調在30分鐘,避免冷氣開開關關。所以如過這個門忘記關冷氣,30分鐘後就會關閉,省去浪費掉的能源。
吳若永、張浤勝設計的這套牛牛跌倒警報系統,保護人命與財產的創新方案,旨在提高人們在地震發生時的逃生時間,減少損失。以下是系統的主要特點:
1. 能源自給自足:使用太陽能板充電18650鋰電池,確保系統持續運作。這種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有助於實現SDG 7(可持續能源)。
2. 智慧監控:使用micro:bit監控3軸加速度感測模組。當地震發生時,系統會立即觸發警報器。
3. 即時通知:系統將地震資訊通知到網路LINE推播系統上。這有助於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實現SDG 11(永續城鄉)。
透過這套系統,希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讓我們的城市更安全、更智慧。
黃基桓、黃基霖設計了「讓開車更安全 旁車、旁人偵測裝置」。常在新聞上看到,許多人因在轉彎路上沒注意到旁車,而發生悲劇,為了避免同樣類型的悲劇一再發生,想要設計一種可以提醒開車的人多加注意的提示工具,這就是他們選擇這個設計的起因。開車時會有視線死角,他們通稱盲點區,很多撞傷人的事件都是因為駕駛開車轉彎時,行人或其他機慢車正好在盲點區行走(駛),因車速太快或沒看到而發生事故。
1.連接超音波感測器,偵測人或車計算物體之間的距離。
2.將兩個LED燈裝在車頂,並與感測器連接。
3.且讓駕駛座一並震動。
陳翔維、阮璸儒、魏奕紳、阮證輯、李岳衡的專案結合語音辨識、物聯網 (IoT)、流量控制與視覺化提示概念,打造一套智慧用水系統,實現個人與社會層面的用水管理與節水行為。解決水資源短缺與能源浪費問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第六項「淨水與衛生」與第七項「可負擔的清潔能源」提升水資源效率及減少能源消耗的重要性。
1. 語音啟動:使用者透過語音選擇用水場景(如洗手、洗澡),系統設定相應用水量。
2. 智慧供水:Micro:bit 控制繼電器啟動水泵,開始供水,並實時監測流量。
3. 數據回饋與視覺提示:LED 燈根據用水狀況進行視覺提示,引導使用者節約用水。
4. 數據上傳與分析:用水量數據上傳至雲端,記錄每日用水行為並進行趨勢分析。
5. 自動停止:當達到場景設定用水量後,系統自動停止供水。
柯泓宇設計了「智慧斑馬線」。
最近,夜間因駕駛者未注意到行人而發生的交通事故層出不窮。這種設計不僅能夠在視線不佳的夜間提供額外的警示作用,還能提高駕駛者的警覺性,並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
智慧斑馬線的實現可感應偵測行人,例如紅外線或壓力感測技術,當偵測到行人時觸發照明系統。增加行人友善環境,讓夜間的道路更安全,為行人和車輛提供雙重。
還能改善城市交通設施,增強道路安全,符合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一點創新不僅是技術上的可行,還能大幅提升行人和操作者的安全、值得推廣的應用。
林筠娟、呂昀萱、劉筠曼利用Microbit可以感受數位訊號的原理,插上電路可以藉由電阻值及電流觀察植物聲音,並觀察它的情緒波動,依據情緒波動,知道它的情緒和心情,並了解它的喜、怒、哀、樂。
家裡常種花花草草,因不知道植物的心情或想法及所需物品。因此經常買到不必要的物品,因此浪費了許多金錢,並且也得不到植物所需的物品。如果可以有方式可以跟植物說說話,說不定我們可以更加的保護及照顧好植物。
利用放大電路及電阻的改變,結合Microbit感測器來分析不同得植物所戴的不同訊號,以及我們從撫摸、拍打、敲擊、摘採等動作來讓植物產生不同的反應,藉由訊號的改變配合Microbit上的蜂鳴器發出不同的聲音,來跟植物說說話。
陳靖諺設計了一款智慧船體,結合 micro:bit、GPS模組與影像辨識技術,實現高效的水域垃圾監測與清理支持。系統可自動巡航記錄並污染位置將數據回傳雲端數據庫,協助後續清理。支持 SDG6 提升水質與飲水安全、SDG13 減少污染對氣候的影響、SDG14 保護海洋生物與生態系統,為全球水域與環境永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系統操作流程
1. 系統初始化:檢查 GPS、影像辨識模組及馬達狀態,連接雲端數據庫。
2. 巡航路徑規劃:獲取初始定位資訊,設定船體巡航範圍或目標路徑。
3. 水域垃圾檢測:影像辨識模組掃描水面,檢測到垃圾時記錄經緯度位置。
4. 方向導航調整:根據 GPS 資訊,伺服馬達調整船舵,保持路徑穩定。
5. 數據記錄回傳:上傳數據記錄垃圾分布情況,供後續清理計劃或分析使用。
6. 完成巡航待命:預設路徑完成或收到停止指令,船體返回起始點進入待命。
黃星妍、黃楀恩、魏語萱、蔡秉叡設計的智慧垃圾分類系統結合 Google Teachable Machine 的影像識別技術與 micro:bit 控制旋轉平台,實現高效的多類垃圾分類。系統透過辨識鏡頭自動識別垃圾種類並分類處理,並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垃圾的數量與種類記錄至數據庫。此解決方案能顯著提升垃圾分類效率,促進資源回收與再利用,並優化廚餘轉化為堆肥的過程,減少資源浪費與環境負擔。推動 SDG2(消除飢餓)和 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的目標實現,為永續發展做出貢獻。
系統操作流程
1.待處理:垃圾放置於平台。
2.影像辨識:鏡頭進行垃圾辨識。
3.分類處理:micro:bit 控制馬達旋轉平台並倒入垃圾桶。
4.復歸狀態:平台歸位,系統待命下一次操作。
黃星妍、謝元澄、陳禹傑設計了「食時追著你」,這是一個AI輔助智能食品輔助管理系統,可以協助使用者從食品源頭、食品儲存狀況及廚餘回收分類,提供保存及時提醒、減少錯誤的廚餘回收流程。使用者可以透過對應的手機app顯示屏查看儲存食品的狀態,同時會通過網絡連動行動裝置自動提醒使用者即將到期的食品資訊,以避免食物保存與錯誤的管理導致後續糧食資源浪費的問題。並即時使用及妥善處理食品廚餘的回收與利用。
他們將經過這個AI輔助系統管理的廚餘材料重新分配給有需要的廠商,同時減少食品物資濫用來降低食品垃圾的增量,來呼應聯合國SDGs等環保議題。
沈采駿、賴詠芯、庄渃妍設計了「哇係(瓦斯)安全小能手」。當要打開瓦斯爐時,只需扭開模擬瓦斯爐旋鈕的開關,Microbit 便能將訊號轉換,以伺服馬達增強力道後轉動開關至指定位置,打開火源 ,並以無線傳輸將抽油煙機開啟。內置的計時器可於一定時間響起,體醒長者或關閉火源;也可以聯網功能進行統計,或判斷老人健康狀況,用以安排查訪時機。
何右芹、吳芷涵、魏子絨、蘇千甯設計的綠鬣蜥捕捉裝置,能有效控制這一外來物種在台灣南部的繁殖與擴散,減少對農作物的損害,保護當地的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綠鬣蜥大量出現不僅影響農作物生長,還威脅當地的原生物種,對生物多樣性造成長期影響。透過這款捕捉裝置,可以有效減少這些生物的數量。若想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就應該要訂定規範,制止人們隨意引進外來物種及放生,從源頭減輕環境負擔。
劉智碩設計了一款「購物控制器」。
很多人在消費時,都不會想要它的價錢或放在家有沒有用,這就是衝動消費,只要把消費控制器放在籃子上,只要過重就會發出聲音警示。如果使用購物控制器,就可以避免過度消費,這樣也可以避免製造更多的包裝垃圾,就可以達到環境永續。
紀品均、蔡詠樂、陳于安設計了一個Micro:bit智慧冷氣裝置。 這是一套室內環境管控的監測系統,利用micro bit和IOT擴展板、紅外線熱感測儀,用於測量環境溫度、濕度、空間人數的監控設備,數據透過Wifi或物聯網上傳到手機APP監測系統,經由APP偵測及有效管理空間使用人數,並確保人數在一定限制才可使用的電器設備。
林楷策、詹赫允設計了「音樂舒眠床」,只要有人躺在上面Micro:bit的溫度感應到人的溫度,就會播放音樂邊搖動床,如果你把被子踢掉Micro:bit偵測人體溫度較低它會幫你把被子蓋起來;音樂會播放20分鐘,如果還要再用語音。
1.小孩在睡覺時會踢被子,機器會幫忙蓋被子。
2.很多人會睡眠不足,音樂舒眠床可以撥放柔和的音樂幫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