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度教育部AR/VR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虛擬天文教室」,成果:
1.「介紹太陽系」AR APP / 2. VR「重力實驗」 / 3.「探索月球」使用HTCVIVE及FOCUS等VR設備
這項產品將提供學習者在地球、火星和國際太空站等三個不同重力環境中進行實驗的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實驗結果的變化。這樣的獨特體驗不僅擴展了學習者的視野,更提供了深刻的科學理解。透過模擬實驗,學習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重力變化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慾望。我們期望這一創新的學習方式將為學生帶來更豐富且深刻的學習體驗。
運用虛擬實境技術,讓你能夠身臨其境,這些功能不僅可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更能讓你更深入地了解月亮和火星的探索歷程。你可以探索月亮和火星的表面,觀察它們的地形、山脈等地理特徵。你也可以學習月亮和火星的天氣狀況,你能夠了解太陽系中其他星球的不同之處,拓展你的宇宙知識面。
108年度「虛擬天文教室二」內容包含:
1.月相位置的變化及月相(AR)APP / 2. 浩瀚的宇宙觀測太陽(VR) / 3. 火星計畫(VR)
將學生帶入未來的太空冒險,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讓他們在模擬的火星環境中體驗農場運營,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種植食物、管理氧氣、水和環境,以實現火星上的永續農業。這個課程將激發學生對太空探索和可持續生活的好奇心,並啟發他們的科學興趣。
帶領學生進入太陽的奇妙世界。透過虛擬現實技術,學生可以親自觀察太陽的表面、耀斑和日冕,並了解太陽的活動如何影響地球。這個課程將激發學生對天文學和太陽科學的好奇心,並培養他們的科學觀察和研究能力。
110年度執行教育部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虛擬理化實驗室」,開發內容分為:
1.牛頓三大定律 / 2. 重力位能 / 3.彈力位能 / 4.功與功率
太空觀測
探索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是一個引人入勝的VR教育課程,透過虛擬現實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學生將親身體驗物體運動、受力和互動,以實踐性學習,幫助他們更深入理解物理學的基本原理。這個課程結合了教育和娛樂,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帶領學生進入物理學的精彩世界,深入理解重力位能的概念。透過互動體驗,讓學生親身體驗物體高度和質量如何影響其位能,學生可以通過實際模擬,觀察高度變化如何轉化為潛在能量,並深刻理解這一物理學原理的應用。
111年度執行教育部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溺境求生」,開發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1.清淤 / 2.強降雨 / 3.潮汐現象 / 4.離岸流 / 5.野溪、暗流與漩渦 / 6.溪水暴漲
帶領學生認識海洋的美麗與危機,認識水的流動與危險,教導學生面臨海洋與溪水的變化之下,該如何做好確實的防範措施,並且保護自己,也增加相關的救難知識。
112年度執行教育部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我的家鄉」,開發內容分為六個單元:
1.家鄉的行政機關 / 2.臺灣的交通 / 3.認識家鄉-位置及歷史 / 4.認識家鄉-在地特色 / 5.永續綠色餐桌 / 6.永續環境生態共好
在氣候急遽變遷下,我們的生活環境面臨永續生存的壓力,節能減碳綠色生活意識更有推廣的急迫性,透過社會教育,對家鄉的介紹藉此導入碳足跡意識是與生態共好的議題,讓我們的家鄉得以永續發展。臺灣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古往今來,與不同的民族文化融合,豐富的人文歷史、古蹟建築也造就了現代臺灣的人文風貌。
含VR/PC兩種版本
113年度執行教育部虛擬實境教學應用教材開發與教學實施計畫「我的家鄉二」,開發內容分為六個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