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獨自漫步在迪化街上,
看著熱鬧的人群在霞海城隍廟前迎城隍、
永樂市場旁傴僂提攜,顯得連橫格外的孤單寂寞。
而現今的大稻埕,便是昔日的台北府城西城,
在市府的努力下,一走進古城,
彷彿百年風華再現。
----------------------------------------------------------------------
旅遊路線:
繡旗大鼓沸城隅,百鬼猙獰白晝趨。卻恨炎威難退避,稍欣夜氣足清娛。
連橫獨遊西城:
△捷運北門站3號出口→
(迪化老街/永樂市場/霞海城隍廟/大稻埕碼頭/林復振百年商行/新芳春茶行/星巴克保安門市)
----------------------------------------------------------------------
娟娟涼月侵衣袂,渺渺微波入畫圖。獨倚橋欄望天末,空山仍有蕙蘭無?
連橫漫步至劍潭:
△捷運大橋頭站→
(劍潭舊跡/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劍潭古寺/中山橋舊跡)
繡旗大鼓沸城隅,百鬼猙獰白晝趨。卻恨炎威難退避,稍欣夜氣足清娛。
走在近百年迪化街上的連橫,感受不到古街與慶典帶來的歡愉,內心的孤寂襯托出歷史洪流下人的渺小,讓我們一同感受迪化街的歷史韻味。
迪化街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初建於清咸豐年間,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為大稻埕地區最重要的市街。
「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華民國政府對臺北市市區街道命名時,以該街的地理方位投射當時新疆省省會迪化市(今烏魯木齊)所制定的街道名。
近年來在市府的努力下,近年逐漸從沒落的舊城,轉型為富有人文底韻的文青古都。
全名為臺北市公有永樂市場,於1908年成立時,稱為大稻埕新市場。1922年,臺北市進行町名改正,改名為永樂町市場。1931年公設永樂町食料品小賣市場,就位於大稻埕中心地帶。一樓販有生鮮蔬果及生活用品,二三樓為布業批發及零售之布市 ,是台灣著名的傳統市場之一。
五月十三的城隍廟格外的鑼鼓喧天,眾信徒齊聚迎城隍,連橫漫步於此,人群的喧鬧與歡愉,和連橫心中知音難尋的孤寂,形成強烈的對比,也許真如蘇軾所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霞海城隍廟位於台北市迪化街,原先從廈門同安縣將城隍爺神像渡海來臺,安置於艋舺八甲庄,後遷至大稻埕,由大稻埕街民共同出資建廟。1859年廟宇落成,有民眾認為寺廟建於「雞母穴」,因此庇佑了大稻埕的商業發展;霞海城隍廟除了知名的月下老人外,亦有城隍爺、城隍夫人、天上聖母、註生娘娘、天蓬元帥、五營將軍等眾神祇,祭拜時可別忘記其他眾神呦 !
1.買香與祭祀品
2.拜天公(不插香)
3.拜月老
4.拜眾神
5.插香爐
6.紅線順時針過香爐三圈
7.放金紙
8.喝平安茶
說到大稻埕就不能不提到大稻埕碼頭,這個碼頭帶給西城一帶繁華與富裕。
台北在一百多年前,因氣候與地理環境優渥,加上國際茶葉行情大好,茶葉貿易興盛。而大稻埕因地處淡水河畔,有利茶葉出口,成為了台北的經濟中心,日治時期時,洋商紛紛離去,但大稻埕依舊是人文薈萃,經貿繁華的地方。而現在的大稻埕在每年七夕都會舉辦浪漫的煙火晚會,吸引許多情侶前來朝聖。
娟娟涼月侵衣袂,渺渺微波入畫圖。獨倚橋欄望天末,空山仍有蕙蘭無?
連橫一路從西城一帶漫步至劍潭,心境也逐漸平復下來。也許是被眼前的美景所療癒,暫時忘卻心中的愁苦,頓時豁然開朗,也期許自己高風亮節。
當時的劍潭指的是基隆河流至大直與士林的轉彎處,地點約為現今台北中山新橋橋下的基隆河河段。古時面積頗大,故以潭命名之。現在因為基隆河河道截彎取直的關係,所謂的「潭」已經消失,實際位置大約是現在承德橋與中山橋之間河道。 知名的圓山大飯店便坐落於此,更多附近的歷史遺址,等待您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