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瑜

首席執行官

簡歷

倫敦大岳國際首席執行官

英國倫敦大學(UCL)博士

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學士以及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1996年取得教育部赴歐留學公費生資格,1997年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 攻讀基礎設施經濟與管理博士(PhD)。2003 年起進入UCL巴特雷人居環境學院(UCL Faculty of Built Environment)任教。2004 年取得英國國家科學基金成立的英國國家高等管理研究院 (Advanced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Research)學者頭銜,並於 2006 年取得終身職(tenure)以及博士導師資格。曾任巴特雷基礎設施中心(Bartlett Infrastructure Centre)主任、中英基礎設施學院院長 (該學院由英國財政大臣 (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為官方贊助人(sponsor))。

專業領域橫跨基礎建設投資、融資、交付以及數字與智能化。學術貢獻包括基礎設施的採購機制設計、風險評價、風險分配、項目治理結構、PPP模式選擇、基礎建設融資模式、中國式基礎設施制度分析,以及建築信息建模(BIM)採購誘因機制設計等,出版超過百篇第一作者專業學術論文。

現為倫敦諮詢公司大岳國際的首席執行官,大岳國際為英國外貿部(DIT)的戰略合作夥伴,參與英國重要專案,包括北愛蘭與英格蘭最大的城市更新專案、英格蘭最大的綠氫(Green Hydrogen)專案以及位於牛津-劍橋經濟走廊英國最大的新能源園區開發專案。除英國外,大岳國際在歐洲、非洲以及亞洲目前有超過30多個專案正在進行。團隊核心成員多具有歐美頂尖投資銀行以及諮詢公司的豐富實務經驗 (包括: JP Morgan, Rothchild, RBS, Credit Agricole, BNP Paribas, HSBC, Buro Happold),團隊累積執業經驗超過120年。

演講背景

本次講演將分別從巨觀(全球)、中觀(區域)、幑觀(灣)三個層次綜合分析灣(基礎建設)工程類廠商在戰略與戰術上應如何因應新興的海外市場機會。

時序進入2023以後,百年一遇的大變局即將進入新階段,中國封控結束後,有望產生補償性經濟成長動能,與RCEP經濟體在經濟發展上互成觭角,形成相互強化效果。

中美供應鏈脫鈎在近期內會持續,以美國與中國為核心的供應鏈正在形成中,如何有利站位,事關灣工程業走出去成敗的關鍵。

海權向陸權格局的傾斜將持續深化,跨國高速鐵路的修建加速,可望造就新的商業貿易通道以及城鎮聚落。這些基礎建設的增量以及外溢效果所產生的基礎建設需求有機會成為灣工程業的商機。

俄鳥戰爭以來,各國加大建立自主能源供應鏈的力道,而且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配合全球暖化背景下各國迫切需要達成的雙碳目標,在可預見的未來,油氣能源以及新能源領域,自主供應鏈投資定將增加,近期內歐洲、中東與地中海區域可望成為投資熱點,非洲以及拉丁美洲也均將受益。

最後,2023流年走萃卦,全年走勢可用”乃亂乃萃”四個字來涵蓋,上半年全球局勢依舊紛亂,挑戰層出不窮,但在過程中,卻提供廠商一個去蕪存精的絶佳機會,若能有效薈萃力量,發現價值鏈的利基點,並以此為槓桿做為營運國際化的有效突破口,則有機會搭上RCEP經濟成長的列車,高速前奔。

演溝大綱

1. 國際政經趨勢:巨觀、中觀、微觀

2. 市場機會熱點

1) RCEP

2) 歐亞經濟走廊

3) 歐洲

3. 灣可考慮的國際市場機會

1) 新能源 (大陽能、氫能、電池儲能以及碳捕捉)

2) 物流園

3) 環保設施

4) 油氣設施

4. 進入市場主要策略與商業模式

1) 專案投資趨動模式

2) 供應鏈模式

3) 合資趨動模式

4) 項目孵化器模式

5. 結論:灣基礎建設國際投資聯盟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