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班課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 課程 與 實作。
週二及週四的課程以實作為主,主要授課內容為高三及大一的生物,將高中的課綱範圍加深加廣,更詳細的去探討生物科學。
志維老師獨樹一幟的幽默教學模式,使生物課不再是門無趣冰冷的課程,並鼓勵學生多思考交流,彼此交換意見看法,互相扶持與成長。
而週六的課程則以實驗為重,以實際操作幫助學生建立更濃厚的科學基礎,在學習過程中更有參與感。
除了待在實驗室學習,菁英班還有許多實際參訪的課程。
世界之大,許多知識是課本筆記無法提供的,需要靠自己親身體驗才能理解其知識之奧妙。
在實驗室實作之餘,志維老師也鼓勵學生走出戶外。以實際觀察生態系及參訪科博館、海生館等活動增廣見聞,也訓練學生利用不同的學習管道吸收資訊,增加自身閱歷。
跑台是生物菁英班一門很重要的課程 ,也是菁英班的一大特色。在大學的生物相關科系中,常使用跑台這種考試方式來測驗學生實力,對高中生而言是較為特殊的體驗。
考試有時間限制,不同於只有選擇題的試卷,可直接實體接觸考題內容,靠著臨場反應與平常累積的知識,測驗出自己真正的實力,也幫助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
看似簡單的採訪活動,但背後的準備工作卻一點也不可馬虎。
受訪人物以從事生物相關科系之職業為主。從了解被訪者資料、設計採訪題目、約洽訪問並紀錄,到最後打成文章,全都需要學生分工合作,一同協力完成。
一連串的事前準備與採訪過程,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組織事物的能力與溝通力,更能了解被訪者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及提升自己對該職業的認知,產生點心得。將種種點滴與建議,化為成長的力量與養分,灌溉並期許自己也能擁有和他們一樣對理想的堅持與熱情,繼續向前努力。
菁英班學生的重頭戲,也是其特色之一。
專題報告分別在每學期接近尾聲時舉辦,一共兩次,學生可從中學習互相合作與分配事務之能力,也可藉由上台發表等活動,訓練學生的台風與勇氣。
過程中,除了對專題的知識內容有更進一步的認知外,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也是相當重要的 — 善用自己的長處幫助同學解決問題,也明白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同學之間彼此一來一往互相扶持,清楚自己的優與缺,不但在知識上有所進步,在人際溝通方面也會有所長進。
和物理與化學菁英班共同聯合舉辦的聖誕活動。
字面上聽起來好像是個愉快的party,不過其實隱藏著眾多的專業知識。以一組組的隊伍經由科學競賽的方式去取得分數,不但有趣刺激,也學習到了許多科學新知,拓寬自己的視野。透過這個聖誕晚會,使學生對自然科方面感到更加有興趣,提升繼續探索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