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專區

希然&正經的“不正經”

——不正經調查局藝術展觀後感

小编:李希然

不正經調查局,帶我們調研荒謬生活的當代藝術,它透過虛構或嫁接的方式,將看似很多人的“不正經”內化於一種人。脫離常規的不正經,將毫無邏輯關聯的概念拼接起來,不僅顛覆原先的意義與作用。藝術展邀請了八位藝術家,他們擅於從城市的日常生活中獲得靈感,對日常瑣事,嘗試用新的方法與其產生關係,使認知轉化,現實變形。我們從中感受到了藝術家的勇敢與自信,將現代人們不敢去面對的一面徹底地剝開,去剖析它們、理解它們,並嘗試與它們共處。他們引導我們去面對日常生活中那些無來由的緊張、恐慌與打擊,我們常常受到這些感受的入侵,甚至在我們沒有意識的過程中被蠶食。我們在他們的創作脈絡中,看到他們將自己——亦即我們的形象投射在畫中的人物上。他們挑戰城市空間的使用方式並提出不同的觀點、重新發現與呈現這個城市,進而使我們進行進一步的思考——現代人們究竟該如何面對與處理周遭生活環境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並實現某種意義上的“平衡”與“和平”。

“換屋計劃”系列活動心得

小编:李希然

一.講座心得

在上午的講座中,我感受到了兩位藝術家兩個角度層面對於空間的處理——台灣視角與英國視角,有所不同,卻又有著緊密的聯係。

上半場主要從台灣的視角開始展開議題,講者結合了自己的具體經驗,為我們闡述了他有關“空間”的看法,也讓我們更近一步的去觀察空間的私密性與公共性,並引導我們去利用它。因此也引發了對於藝術的效力的思考,在兼具公共性的同時也要存在自己的私密性。市集可以作爲一種處理空間的方式,並帶來諸多的活躍度與體驗感。我從中漸漸感受到,藝術的交流與發生是偶然的,是超越語言、民族的。生活是現在式的,平面影像的生活需要被破除邊框,而不是一個“沉浸式”招牌就可以囊括的。

下半場的藝術家為我們介紹了英國當代表演的風景。通過講者的敘述,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何爲“Live Art”,而不單單只是理解為單薄的“行爲藝術”一詞。它强調真實、當下與辯證,從而幫助我們回應當下的空間,開啓新鮮的想法。它前衛、小衆,卻又不乏根植於人類情感深處的根基。一直以來,藝術的社會責任一直是困擾我的一個話題,尤其是“行爲藝術者”存在的意義也令我困惑良久,而在講者的敘述中,所舉的一個例子讓我找到了答案,即Tania El-khoury的作品Garden Speak。在這部作品中,Tania使用了一種挑戰三觀的前衛方式,讓我們在震撼中瞭解了敘利亞的内戰,它不爲政治呐喊、不爲秩序撐腰、不爲不義批判,就只是單純地想要記錄、描繪某個時刻真真實實發生的故事。它無意讓你悲傷,如若使然,那只是它的本色。而也就是這樣一種具備“無用之用”的藝術形式,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找到自己的聲音。

二.工作坊+匯報展演 心得

下午的工作坊與晚間展演,讓我們認識了兩位可愛的藝術家—Sam與Bettina,讓我第一次切身融入到一種前衛的、大膽的藝術風格中。在這段時間中,我被一次又一次推翻了對於表演的舊有認知,也在不斷的刷新著對於程式化規則的態度。首先是Bettina讓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空間的概念,也對於舞臺空間與任務調度的安排與場面感有了新的認知。演員之于舞臺,就好比綫條之于紙張,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與感情控制,就會構建出不一樣的視覺感受。而在晚間Bettina的表演中,我在這份真實中被牽動了内心,耳邊的眼前的一切都那麽熟悉、那麽真實,卻具有從前不曾察覺的美感。而在與Sam的相處中,我更開始願意去開發我自己,與自己的身體磨合,而丟掉“角色”帶給我的盔甲與假面,嘗試去做得更加真實。曾經認爲某些不雅的元素,在經現場的觀賞與思考中,我慢慢覺得更像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如果說Bettina的藝術是一種描繪,Sam的表演傳達給我的感覺像是一種宣戰,“聽著吧世界,我絕對不會向你妥協!”。他瘋狂,卻不僅局限於此,在他的表演中,我會得到極大的力量,想跟他一起去戰鬥、去挑戰那些陳規準則、決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