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前清同治光緒年間,設立製造局、船政局,以及織造、火柴、造紙等工廠,並開發煤礦,建造鐵路,始有近代式之工程事業,其中大都為政府經營組織,技術人員則多借材異國;
光緒31年,詹天佑先生主持京張鐵路之建築,始開國人主辦鉅大工程之端;
嗣後教育革新,工程人才輩出,工程界人士鑒於國家需要之殷切,本身責任之重大,乃謀互相之團結,切磋學術,群策群力,以求事業之進步,其時國外工科留學生,已有關於學術性質之集會,國內如南洋、北洋、唐山及上海兵工學校之畢業生,亦多聯絡;
辛亥革命,民國肇基,學會組織始應運而生,時詹天佑先生主辦粵漢鐵路工程,於民國元年在廣州約集工程界同志,創立中華工程學會,是為工程師有團體組織之始;
嗣顏德慶先生又在上海創立中華工學會,又有徐文炯先生等組設路工同人共濟會;
三會名稱雖不同,而宗旨相仿,且皆推詹先生為會長或名譽會長;
不久三會合併,改名為中華工程師會,選詹先生為會長,以漢口為會址,會員有148人;
民國3年,改名為中華工程師學會,遷總會於北平,嗣後會務胥以北平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