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很感謝大家努力填寫這學期的微積分教學評量,這次填寫的同學只有31位,填答率在微積分各班級中應該算是相當低的,我猜可能是因為學期班上多了台中一中的同學,然後,許多台中一中的同學並未填寫教學評量導致填答率不高。不過,還是有些同學提出一些文字建議與看法,接下來我就針對同學們的建議給予一些回饋。
這次我有注意到,認為評分計算的方式不合理或是不公正的同學增加了,認為上課進度太快的同學增加了,也有同學擔心因為多了中一中的同學所以影響了考題的難度與成績的計算…關於考題難度的部份我覺得應該是誤會,跟中一中的同學沒有關係,原因我在下面會跟大家做解釋。
個人還是覺得教得有點快雖然大家都教這麼快,因為我有點無法即時吸收,必須反覆複習才能吸收,所以這個步調對我來說有點快。
沒辦法,關於進度的部份,因為同學們身在頂大,而且交大有微積分學習上的要求與標準(無論是程度或者是進度),所以確實每個班都只能上這麼快,甚至很多地方也沒辦法再教得更深入,都要靠同學們回家自己複習。我只能說,中學階段跟大學階段最大的不同,就是同學們在大學階段必須學著在課後花更多的時間吸收知識,還要學會自己去找資料把課堂上老師沒提到的部份補起來。想要變強絕對不能只靠老師,其實更多的因素是在同學們身上。
補充某位微積分老師額外提供的意見,他說:「高中就是教的都要考,但大學是考的不一定有教…這就是差別!」
希望考前的樣本題,可以給解答,幫助學習
不給解答是為了讓同學們學著自己找答案,台清交成或中央,很多老師給的考前樣本題也都沒有解答,原因差不多都是一樣的;如果給了解答,同學們一昧猛記,這對大家思考能力的提升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得很多同學養成了考前才讀樣本題或是考古題的習慣。其實這個時代變化得很快,慢慢的,你們會發現很多拿到手上的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但你們又必須在短時間內想辦法找出一個可以信任的做法與結果,這時候該怎麼辦呢?微積分的訓練只是個起頭(更何況平時我給的補充題都是有詳解的)。此外,我希望這個做法也可以讓你們願意在考前與同學們共同討論,一起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
中文不好所以有些字老師寫太快我看不懂
看到這句話我就大概知道是哪位同學寫的評語了!其實沒關係的,真的看不懂我寫的中文,當場都可以問(或是私下問)!
個人認為老師段考試題過於困難,老師對程度的要求並非以"考很難"來定義,而應該是平時教授課程的深度
段考過於困難可能使同學相較於同屆gpa被拉低而影響未來出國交換的機會
中一中同學的成績應被獨立,因其為資優班,非一般以普通班進交大的學生可以與之並駕齊驅的
在難度上,課堂上的例題和考試中的題目有點差距
先說中一中同學的狀況吧!我來幫他們正名為科學班而非資優班。科學班裡的同學各有專長,有的是數學,有的是化學,也有人專精於生物或物理…這個班並非每位同學的數學都很強,從第一次段考成績來看就很明顯了,中一中的平均雖然比交大學生的平均高一些,但是他們的成績標準差大於交大學生的標準差,甚至也有很不適應大學考題、分數較低的同學存在。交大的同學可能只看到少數幾個很強,就覺得中一中好像每個都很強,其實並不是這樣,這點我比你們更早就有心理準備了,早在開學前我就有稍微了解一下他們的狀況。
由於他們當中有許多同學的才能並不在數學這科,再加上學測的壓力與科學班專題製作的壓力,甚至是父母給予的升學壓力,還有一些外界可能會給予他們的標籤,導致這學期有些中一中同學讀得非常辛苦,那種心理壓力可能不是交大同學們所能想像的。
我提這個並不是想讓交大的同學們體諒他們,因為,這就是這條路上的他們必然要面對的壓力,是遊戲規則,也是他們的人生課題之一,中一中的同學都必須學會去面對!我只是覺得,以教育的立場來說,我需要告訴大家(大家指的是這個班58個同學),很多時候要小心,不要不經意就給其他人貼上標籤…雖然這是很難的,我自己可能有時也沒能完全做到(因為我講話是比較直接的),不過就盡量吧,這種事是愈放在心上就愈能把一些傷害降到最低的!
所以,在分數的計算上,大致上兩邊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只是最後的考試題目跟範圍不同。我的考題的難度跟中一中的同學沒什麼關係,這點你們應該可以從去年的考古題裡有所感覺。
我不想在課堂上明顯去區分中一中同學跟交大同學,因為在我看來,中一中的同學其實跟我去年在交大上0418的班級沒什麼太大的不同,差別只是他們比交大的學生更活潑,然後他們比交大的學生多了學測的壓力…整體來說,班上有數學非常好的,也有不那麼好的,所以我不認為需要特別把中一中學生跟交大的學生做什麼區隔,交大的同學也不需要覺得自己一定就比較差。
我還是那句老話,每個人的專長不同,真正各方面都能全能的學生其實非常少,即使是天資不錯的學生,他們能有好的成績,多數都也是花了不少時間努力去達成自己的目標!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那些成功的人為了自己的期望而做了什麼努力,不是把焦點放在先天上的差異或是環境資源。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這個世界很現實,對每個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無論你想追求的是成績還是職場上的好工作),結論只有「達到」跟「達不到」的差別而已。如果你想達到,就要去思考要怎麼達到,要找方法,要有計畫,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我覺得這才是比較正面的人生態度,希望能藉此分享給大家。
回到另一個問題,段考是不是過於困難?這件事還真不好說,事實上有同學覺得我的題目有比去年的簡單,雖然也有比較難的問題,但難題的配分整個降低了!總成績方面,會考的30%就是規定在那裡,其實最後我計算完前70%的成績,並沒有覺得大家的拿分很低,尤其我今年其實當的人數是比去年少很多的(要注意去年的會考是有調分的喔,今年沒有)。
我有試著努力考慮要怎麼讓學生願意讀微積分,但是又不能讓學生在微積分這門課只學到簡單的計算。我曾在課堂上提過,你們可能大學四年也就只有微積分這門課有機會訓練思考的邏輯,然後能學會耐著性子去理解一些比較抽象的東西,因為這個原因,老師在題目的設計上就必須要有一些自己的堅持。至於大家的成績是不是能拿到比其他班學生更好的GPA去達到一些目的,我只能說抱歉,我如果覺得應該要調整考題的難度,原因很單純就是針對你們的學習成效跟學習狀況去考量(1月11日的考題就是個例子),並不會考慮要怎樣才能讓你們拿到比較高的學期總成績去跟其他班的同學比。如果大家覺得其他班的給分更容易達到你們的夢想,也可以直接去比較好拿到分數的班級修課,這我真的不介意。
所以再次說聲抱歉,我不能從讓你們盡量拿高分去跟其他班同學競爭分數的角度,來思考我的給分方式。
然後,也許你們要學會適合大學以上的教學方式。其實大學跟中學真的很不一樣,很多老師考的跟教的完全是兩回事,考得不難,但考題很有思考性,這不管在臺灣或是國外的學校都很常見。因為老師的責任理論上只在於告訴你課程裡有什麼內容與重點,要怎麼內化且應用,是學生回家要下的苦功。我知道這中間對學生來說需要一個過渡時期,所以我平時的小考也在訓練大家至少每星期要維持一個讀書的進度,然後在大考時,能力要想辦法再往上提升一些,理念上是這樣,但也許我沒有做得很好,關於這部份要怎麼改進,我會再好好想想,希望是可以盡量幫助到學生,而不是使得學生最後想直接放棄微積分了!
我說過,搞到學生最後都不想讀微積分,這並不是我教學的目的。
希望以後加分題可以早一點發,讓自己可以比教知道哪裡還不太行
下學期我會注意要提早發的!
課本建議習題後半沒有,學期剛開始影片上傳很慢
後半沒有的時候可以直接去微積分教學網頁上看他們的建議習題(其實下學期的我也都打好了已經公佈在社團裡),而且真的需要的話可以跟我說,不過也完全沒有同學反應過就是。至於剛開學時影片上傳的速度很慢原因我跟同學們解釋過了,因為OCW人力不足但是工作量很大,他們無法即時轉出影片,有時要一個星期之後才能給我影片,所以從某個時間點開始,我就決定支付工讀費請同學幫忙另外錄影了,這樣才能保證當天錄,當天可以上傳。
其實這件事在外人看來有點瞎,因為我等於又額外支付了一筆工讀費請同學來做重覆的事(OCW也錄,我們班自己也錄),但為了讓同學們可以快點看到影片,這也是沒辦法。畢竟OCW單位真的很辛苦,體諒到他們實際的狀況,另外再找同學錄影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考試較靈活,但都是基於交過的內容延伸的。對啦,我就爛
爛要由老師來講,這個壞人讓老師來當,不要由你自己來背這個責任。哪個同學覺得自己很爛的,先來找我談談。我通常會覺得學生爛可能是因為「學生程度不好」又「只想鬼混」,兩個條件要同時成立,但我如果沒有充份的證據證明你們的程度不好、你們在鬼混,我就不會輕易把這個字說出口。學生程度不好有很多原因,來找我談,我們可以先把原因抓出來,然後想辦法針對這個原因去改進它!如果覺得自己不夠積極,也可以來找我討論人生,但千萬不要快溺死了也不願意求救,同學們不先把自己的手伸出來的話,大羅神仙也沒辦法救。
板書太低看不到,希望可以寫高一點
這有點為難老師了,請考慮老師的身高只有168而不是186!
希望可以調分 QQ
小考跟期中考並不是全取,而是挑高分的出來計算,這已經是我心中理想的調分方式了!
希望老師能公布多一點符合段考難度的練習題或練習資源
這部份可以再做調整,謝謝同學的意見。不過其實微積分課本後的習題有的已經很難,一般而言,如果大家可以把後面的習題全部都做完而不是只做老師勾的題目的話,應該就有機會讓自己的能力更上一層樓了,我之前在中大開微積分時有好幾個表現不錯的學生都是這麼做,所以我順便把這個方法提供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