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力與創新力乃為支撐各行各業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在智慧時代數位轉型的洪流中,產業對具備科技整合與創新應用的流通管理人才需求殷切;對於培養人才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言,更需要積極的承擔。傳統教學較強調個別課程的深化,較少有從整合與創新為切入點,進行課程間脈絡連結之設計與實施。
因此,本報告對於邁向智慧時代之流通管理人才培育,提出融合人本主義動機理論、建構學習理論並以實務導向發展的多元化教學設計與實踐架構;此教學設計架構期可提供相關科系,於商管領域課程進行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時的參考。
此外,本報告亦依據此架構,並以個人深耕之物流領域為核心,聚焦於整合力與創新力培育進行教學實踐。
在整合力方面,藉由發展物流管理教材,並透過種子教師培訓機制,將抽象的整合過程藉由具體的物流流程活動來學習,推廣由物流來學習強化整合力的理念。
在創新力方面,則以教學現場之反思,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本次研究主題嘗試於課程設計中融入生涯自我發展(知己)的設計並結合利他精神,藉以探討生涯自我發展與利他性與提升學生創新行為成效的關聯 。
本報告提出多元化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架構,送審人以「教學發展三環途徑-內體/中法/外用」的架構,經三個環由內而外進行教學創新與實踐。其中內環為體,依據人本主義動機理論,由知己、知彼、知勢構成,代表根本與自我認知;外環為用,依據實務導向發展,由科技、創新、永續構成,代表因應未來發展所需的實務核心能力。在此之間的中環為法,依據建構學習理論,由教材、場域、社群構成,代表培育的媒介與引導。
根據教學發展三環途徑,送審人將自身的教學理念與心得,彙整出永續創價地圖,作為教學發展的具體指引。首先須”以終為始”,確立永續思維與創造價值為終極目標;認知所學乃透過各行各業的服務,實際應用於現在與未來的生活中。面向未來須具備三項關鍵軟實力:學習力-科技疊代快速須賴終身學習來調適、數位力-由科技引領數位轉型、創新力-以創新思維來強化競爭力。
教學發展三環途徑-內體/中法/外用
教學發展之三環途徑與二大層次
引導教學發展之永續創價地圖
1.在整合力方面:
完成《物流運籌管理》教材優化並出版,並於2021年9月辦理《物流運籌管理》新版教材教學研習與實務案例線上分享活動,共計 43位大專校院教師參與。累計至2022年7月報考人數達26,508人,通過18,053人,通過率約69%。
2.在創新力方面:
本研究考量影響創新行為的多項因素,並納入生涯自我發展(知己)與利他性進行探討,以大三「創新管理」的學生為對象。教學過程中導入人生設計之桌遊,增強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知己);並結合業師協同教學鼓勵同學進行公益團體(利他)的專題實作。
本研究進行前測及後測問卷,有效問卷各為30份。經成對t檢定結果顯示,各因素構面於課程結束後均有顯著成長。此外,採用Sobel Z-test檢定中介效果,結果顯示:生涯自我發展(知己)與創意自我效能對創新行為有直接效果影響,且個人創造力特質透過創意自我效能的中介效果對創新行為產生影響;而利他性對創新行為並無顯著影響。
此研究結果顯示:
(1)教師可於課堂中持續強化學生對生涯自我發展認知(知己)之連結,有助於創新能力培育;
(2)雖利他性對創新行為並無顯著影響,然可能是學生對於永續發展與大學社會責任等利他精神之認識不足。在永續發展益發重要的趨勢下,建議可於課程中加強引導學生對創新永續重要性的探討與反思。
展望未來送審人將持續在教學方法的三個方面持續發展深化:
教材方面-開發以資訊系統引導物流管理學習的教材,將抽象的管理議題,轉由流程串結的過程來學習;
場域方面-以虛擬技術結合實體場域探討數位分身議題,強化規劃與分析評估能力;
社群方面-推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之學生學習社群,重視經驗式教學。送審人自許除專業技術領域的教授與鑽研之外,並持續扮演引導人與分享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釐清其人生目標;藉此培育具備人生目標且務實致用的流通管理人才。
補充: 人生設計卡桌遊 (檔案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