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微

1.江寶釵:〈從臺灣日據時期小說中「自然」的三種形態看張文環「夜猿」的殊異性〉,
    《中國文哲研究期刊》,2000年9月,頁185-215。

2.江寶釵:〈張文環閹雞中的民俗與性別意識〉,
    《中國學術年刊》第21期,2000年3月。

3.蔡岡廷、董建宏、張曼萱:〈以張文環文學地景觀點探討大坪地方感〉,
    《造園景觀學報》21卷1期,2015年9 月。頁1-16。

4.李妍慧:〈張文環小說中的女性、孩童與故鄉書寫—以長篇小說〈山茶花〉和《爬在地上的人》 為中心〉,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2012年1月頁1-83。

5.陳英仕:〈張文環之日月潭生活及其《日月潭羅曼史》探究〉,
    《真理大學人文學報》第21期,2018 年 10月,頁1 -24。

6.陳英仕:〈張文環《山茶花》析論〉,
    《臺北文獻》 第179期,2012年3月,頁155-196。

7.陳英仕:〈張文環〈父親的要求〉析論〉,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20期,2010年4月,頁133-156。

8.曾秋桂:〈一部張文環自傳性、日據時代臺灣人的集體記憶小說《滾地郎》--眾生相、自在觀境界的極致〉,
    《淡江外語論叢》第14期,2009年12月,頁21-43。

9.杜昀玶:〈「談戀愛」?或是「談」戀愛?--以張文環〈山茶花〉為例〉,
    《臺灣文學評論》第12期,2012年1月,頁25-40。

10.馬泰祥:〈「折返日文」—論臺灣作家張文環光復後的跨語經驗〉,
    《文學評論》第4期,2016年。頁111–122。

11.張文薰:〈小說家的雙面張文環—以藝旦・媳婦仔問題為中心〉,
    《臺灣文學學報》第3期,2002年12月。頁209–228。

12.陳龍廷:〈隱喻與對抗論述:決戰時期張文環的民俗書寫策略〉,
    《臺灣文學學報》第16期,2010年06月,頁53-84。

13.陳鴻逸:〈論張文環的庶民書寫與鄉土圖像--以《爬在地上的人》為主要探討範疇〉,
    《中正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集刊》第5期,2009年10月,頁43-57。

14.張玉園:〈重新喚起往日的回憶--我讀《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張文環》〉,
    《文訊》第387期,2018年1月,頁160-161。

15.楊照:〈殘廢者的生命尊嚴--重讀張文環的〈閹雞〉〉,
    《印刻文學生活誌》2008年07月,頁118-120。

16.曾秋桂:〈試圖與日本近代文學接軌,反思國族論述下的張文環文學活動〉,
    《臺灣文學學報》第12期,2008年06月,頁1-26。

17.柳書琴:〈多元併起的文學樂音: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的再詮釋〉,
    《臺灣文學館通訊》第2期,2003年12月,頁80-84。

18.柳書琴:〈前進東京或逆轉歸鄉?論張文環轉向小說〈父之顏〉及其改作〉,
    《靜宜人文學報》第17期,2002年12月,頁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