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心輔導顧問-王怡婷老師先與大家分享求職小技巧後,再個別針對每一位同學不同的需求,給予最適合的求職方法,以及提供同學不同的求職管道,讓學生在規劃未來時不再茫然。
許許多多的原住民青年學子從小就在都市中長大,有時候不是不願意只是不知道如何去學習傳統文化,藉由布農族講師,帶我們進入傳統文化的範圍,顏秀妹老師多年致力於各中小學的族語教育,希望藉由老師多年觀察都市原住民學子的眼光,去教導該怎麼樣使用正確的態度來看待以及學習傳統文化。
由台東縣布農族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的胡克緯老師展開多方位的談話,探討的主題會是在文化保留方面,以及恢復傳統文化的多方位對談,前一個活動圍繞在器物方面,在這個活動裡會是講者與聽眾的對談,希望藉由這樣的演講能夠讓中正大學的原住民學生對於原住民資源中心更有歸屬感,更願意知道該如何去認識自己認識文化。
日新月異的時代大家對於物質的慾望愈來愈大,但是大家往往忘記了我們最傳統的時尚配件,希望透過本次「原竹」動力場,邀請凃健庭老師從傳統編織找回大家對於傳統的關心。一方面可以讓大家學習布農族傳統編織,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家學習傳統文化保留的重要性。
邀請排灣族童信智教授與多肉植物藝術工作者李旭彥老師帶領學生透過創作與自然的結合,將原住民圖騰應用在竹製藝術,協助原民生運用文化優勢,發展藝術與自然創作的興趣,擴展職涯發展的契機,發展屬於自己的斜槓人生。
邀請王怡婷講師來帶領學生透過科系分組,協助原生,依照自己的興趣與專業,逐步規劃未來的職涯。
邀請全世煌講師,講者分享他高潮迭起的人生經歷。10年後遞出的名片上,你/妳想要什麼職稱?讓我們勇敢去追尋自己的夢
「做自己喜歡跟想做的事」
邀請顏秀妹老師,分享她在布農族文化傳承的經驗分享,進一步了解我們該如何傳承自身的傳統文化
《靈山》是蘇弘恩導演的第一部紀錄長片,身上留著太魯閣族與閩南人血液的他,穿梭在這兩種身份認同之間,讓他得以雙重視角來觀察台灣的原住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位同學問說為什麼想要拍攝靈山?蘇導演給予回應說:「我拍攝影片是希望能夠為原住民族留下點屬於自己的紀錄。以前我們總是被不同的政權紀錄,現在越來越多人願意站出來拍攝屬於我們的故事。我們不再只是被記錄者,也是說故事的人 。」
由「每天來點布農語啊!」粉絲專頁的版主Umav與我們分享他一開始創作族語貼圖、粉絲專頁的故事。同時也鼓勵同學們無論甚麼時候踏出回家的那一步都不嫌晚,而在面對身份認同時,也要記的無論如何你都是你自己,不論是從小居住在部落,或是成長在都市、不論是百分之百的原住民族身分,或是一半一半......。你都是你,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先接受自己、愛自己。
本次講座邀請了嘉義基督教醫院的安心瑜醫師與我們聊聊關於返鄉的故事,安醫師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回嘉義當醫師,是88風災那年,因為父親病重逝世,她回到部落才發現,部落需要醫療資源,於是她進了嘉義基督教醫院,為了讓阿里山上的族人再沒有辦法下山就醫的情況下也能擁有醫療資源,所以組建了一個團隊,這樣一服務就服務了十年。
由原住民自決運動的總召集人—高明智老師來跟大家分享他為什麼會回部落開始參與部落事務。在現代社會的影響,有許多人不再在乎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傳統,甚至忘記了自己的根,而若沒有人先站出來,我們的文化、傳統也終將被人們遺忘,那這樣我們還剩下什麼呢? 最後老師也提到「抵抗的動力來自對文化內涵的了解」,以此來勉勵各位同學。
經由學長姊的分享讀書計畫的規劃與執行,
並給予實質上的建議,讓與會同學未來能事半功倍
邀請到民雄小桌末的店員帶大家玩桌遊囉!!
再玩桌遊的過程中不但可以腦力激盪,還可以認識許多以前沒有來參加活動的朋友阿~~
邀請李庚義老師,透過平易近人的解說,
讓學生們學到書上所沒教的準備技巧
由安麗花村長分享目前部落的運作,以及它們是如何在八八風災後,重建起美麗的家園,以及又是什麼契機讓部落決定復育固魚的呢?!
邀請嘉義市諮商心理師公會來與同學們分享壓力來了怎麼辦?也藉由抽情緒小卡讓同學們有機會分享自己最近遇到的困難。
透過學長回校分享,給予在校生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