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在古埃及被當做神膜拜,貓神巴斯特被認為是月亮和女性的神,被認為可以化身成貓或長著貓的頭。自埃及金字塔出土的文物有貓的壁畫、貓樣陶偶,還有貓的木乃伊。關於貓木乃伊的說法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貓是被殺了陪葬的,也有人認為貓是自然死亡,因為在古埃及殺貓是違法的。
在華人的殯葬禮儀上,非常忌諱貓出現在靈柩旁邊,認為貓躍過屍體上方頗不吉祥還有貓腦內中樞神經有關「平衡運動神經」相當發達,自離地8、9公尺墜落仍能翻身安全著地,古人不知因此有「九命怪貓」說法。
華人也稱呼個性溫柔喜歡對男人撒嬌的女人為「貓」,泛泛之輩閒雜人粗俗稱為「阿狗阿貓」;華北地區江湖黑話讚揚一個人做事乾淨俐落迅速、不招搖聲張的人綽號是「貓兒臉」;「哪有貓不吃腥的?」形容男人花心,會有外遇,男人也喜歡稱呼性感的女人為「小野貓」。
「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提出《黑貓白貓論》:「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美國19世紀著名小說家愛倫·坡寫過一篇小說《黑貓》。被視為近代「恐怖小說」濫觴及文學經典佳作:1980年代經典喪屍鬼片《芝加哥打鬼》出現一隻咬人喪屍貓的黑色幽默,至21世紀在美國電影《博物館驚魂夜》演變成為標本貓。古希臘文學《伊索寓言》也有以貓為引喻故事;美國格魯曼公司開發之戰鬥機多以貓命名,如二戰時期的F4F野貓式戰鬥機、F6F地獄貓式戰鬥機,戰後的F7F虎貓式戰鬥機、F8F熊貓式戰鬥機,現代的F-14雄貓式戰鬥機等。
貓並未收錄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然而諸如越南等地方,將對應卯年的兔改為貓,一般是因為當地本來沒有兔子。十二生肖的民間傳說內容,認為貓與鼠騎在牛背上,鼠卻將貓推下水,而等到貓爬回岸邊碰上玉帝時,成了第十三名,落選生肖,這也是中國傳說神話中解釋貓捉老鼠的原因。另外,也有的版本是「老鼠沒有告知(故意或忘記了)貓,導致貓完全不知道或錯過了成為生肖的機會」的類型,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不過不是賽跑而是宴會。
有人認為成功的藝術家與貓都有一種奇妙的關係,如巴布羅.畢卡索、安迪.沃荷、芙烈達.卡蘿等等,皆曾表示自己對貓的感情。
此外,埃及和古巴比倫的第七個生肖也是貓,前者為犬,後者為鱷(埃及生肖分別是牡牛、山羊、猿、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鷹,古巴比倫生肖則是牡牛、山羊、獅、驢、蜣螂、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在中國江南有「貓來富」的說法,認為自己來的貓是吉利的。在西方很多國家認為黑貓是不吉利的,但是英國相信黑貓會帶來好運。
貓自從被馴化以來,已經被人類豢養了數千年,尤其在現在,許多研究證明貓和人的密切關係,也讓貓的普及更為廣泛,飼養率已超過家犬,甚至一些飼養貓的人因為貓對人的態度會稱自己為「貓奴」或「鏟屎官」(但是近年也漸漸出現養狗的人自稱「狗奴」的說法)。
許多人會因傳統觀念、電視媒體對貓有不正確的觀念,諸如貓喜歡牛奶或者奶油、很陰險等。而棄養貓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未結紮的棄貓,不但會大量繁殖,還會因為爭奪地盤而和其他的貓打架,為求偶而哭號。貓是很有效率的掠食者,會捕食野生動物,對原生種囓齒動物和鳥類都是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