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文本之間的分析理解

請閱讀此篇文章,這篇文章編號為一號文章

近兩年來受到疫情在全球肆虐,大大影響全球供應鏈,各大汽車製造商也因為全球晶片荒而傷透腦筋,由於難以購買到足夠的晶片來滿足市場對汽車的需求,許多車廠的產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汽車依賴晶片控制,Volvo樂觀表示已度過短缺難關

由於Covid-19疫情大流行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各種問題,半導體市場的供不應求也延續了很長一段期間,再加上汽車業所開發的各種高科技功能越來越依賴半導體晶片的控制,因此晶片短缺的問題也對汽車業形成嚴重的影響。


儘管這一兩年來,晶片製造商因為市場需求激增而陷入困境,但也有一些跡象表明情況有些轉變,研究機構Omdia上(6)月發布的報告指出,半導體產業在經過一段收入創下新高的時期後,目前市場似乎正趨於平穩,而Garner分析師在4月時也表示晶片短缺已經達到高峰,短缺的情況正在緩解。

近日歐洲汽車品牌Volvo汽車表示,該公司已經度過晶片供應緊縮最嚴重的時期,Volvo執行長吉姆‧羅恩(Jim Rowan)於20日告訴《CNBC》,目前Volvo的半導體庫存已經恢復至可完全供應的狀態,並預期該公司在第2季末可以度過難關,解決這一波的半導體問題。


不過,由於生產和交貨之間仍存在著時間差,因此Volvo高層在地2季的財報會議中坦承,2022年將和去年約70萬輛的交付量差不多。

請閱讀此篇文章,這篇文章編號為二號文章

有鑑於全球半導體業所面臨的經營環境有所改變,特別是疫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導致客戶對於供應鏈風險韌性的考量重視程度拉高,對於台灣廠商更期望能逐步分散其產能的布建。

況且各國意識到在地化自建完整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性,故指標性大廠─台積電也就成為各國極力邀請投資的頭號選擇,畢竟該公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半導體廠,若能到當地設廠,則可為其半導體行業帶來聚落成形及供應鏈建立的潛在機會。

台積電已進入到新一波全球化布局,目前在三大洲、台美日德中五個國家設有晶圓廠,台灣依舊是先進製程的生產重鎮,2奈米首要生產基地將回防竹科,第二個選址除了中科以外,高雄地區的Fab22也確定將改為2奈米的量產,預計2025年進入生產階段。

而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第一期將延至2025年才會導入4奈米的量產,2026年為第二期3奈米的生產,其中第一期廠房量產時程的遞延,主要視當地專業人才不足、工會強硬的態勢,讓美國將先進製程製造端供應鏈拉至當地生產的成效蒙上陰霾。 

而日本熊本廠則進展相對順利,2024年將會開始導入28/22、16/12奈米製程,至於第二期熊本廠的規劃預計也將會逐步的推進。

請整合一號文章與二號文章,並以三百字的文章做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