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 脊椎側彎手術治療:手術原則>手術時機>手術方式

撰文 側彎矯正專家姚又誠醫師

臺北榮總脊椎外科


脊椎側彎手術目的在於:避免側彎角度持續惡化,進而降低因側彎角度過大帶來的併發症。超過18歲特異性脊椎側彎患者,接受手術後背部疼痛較多,側彎角度矯正也比較差。因此在青少年時期,當側彎角度大,超過45-50度,就建議盡早開刀。


脊椎側彎治療,是一段漫長的路。

從診斷出脊椎側彎,小朋友常常會歷經一連串保守性治療,像是側彎矯正運動、穿背架治療,甚至是吊單槓、倒立、針灸、整脊等各式各樣民俗療法。一切目的,都是希望能控制側彎角度惡化,避免走上要開刀的結果。但就算如此,仍然有一部分的患者會因為側彎角度過大,需要接受側彎矯正手術治療。

但是,脊椎側彎的手術治療真的有這麼恐怖嗎?

脊椎側彎手術

1.脊椎側彎手術原則


要了解脊椎側彎的手術前,先介紹側彎手術的原則:


1. 避免側彎角度持續惡化

2. 最大化矯正側彎角度

3. 維持體態平衡

4. 避免手術併發症

側彎矯正手術,絕對不是只看角度進步多少。手術雖然可以減少脊椎側彎的角度,但角度大小,不是側彎手術的最大目的。

側彎手術的目的在於,避免側彎角度持續惡化,進而降低因側彎角度過大帶來的併發症。


那麼脊椎側彎會怎樣?當側彎角度在胸椎超過50度,腰椎超過45度,即使已經過了青春發育期,許多患者的側彎角度仍會持續惡化增加,造成患者慢性下背痛、甚至是心肺功能變差等症狀。(延伸閱讀:原發性脊椎側彎需要治療嗎?



2.脊椎側彎手術時機


手術治療特異性(又稱原發性)脊椎側彎,最好的時機是青春期晚期,這時身高發育已經完成,手術不會影響到身材,效果也較好。脊椎側彎手術年齡男生大約在 15-16歲,女生則是 13-14歲。在這個時期接受手術矯正,由於脊椎彈性好,側彎角度矯正也會比較好。另一方面年輕人恢復快,併發症少。因此在青少年時期如已達重度脊椎側彎,也就是角度超過45-50度,就建議盡早開刀接受側彎手術治療。


若18歲以上的脊椎側彎需要手術,要考量脊椎已經成熟,漸漸失去彈性,因此矯正較困難,側彎手術後脊椎矯正的角度會比較小。針對角度比較大、或脊椎彈性較差的患者,有時需要開到兩次手術以上,也就是階段性手術,或是前開加後開手術。此外,手術併發症可能會因此增加,術後骨不癒合機會增加,鋼釘鬆脫斷裂機率可能增加,比較容易駝背,患者恢復也較慢。2017年的研究指出,超過18歲的特異性脊椎側彎患者,接受手術後追蹤兩年,背部疼痛的程度比小於18歲就開刀的患者還來的多,側彎矯正角度也比較小。

3.脊椎側彎手術方式

脊椎側彎手術演進史】

了解脊椎側彎手術,先從手術時要用的脊椎內固定物歷史談起

 脊椎側彎手術

全世界最早開始的脊椎內固定物稱為 Harrington rod,是1953年發明。設計原理是利用兩個脊椎勾當支點,撐開脊椎變形處,來改善側彎,或是固定脊椎骨折。由於第一代脊椎內固定物,只有兩個支點要支撐脊椎形變的力量,因此失敗率相當高,併發症也多。第二代的脊椎內固定物稱為 Luque rod,在1970年代發表後風行了大概10年。Luque rod透過多段的椎板下鋼圈 (sublaminar wiring)固定脊椎,雖然增加支點,加強了維持脊椎矯正的力量,卻也增加了傷到神經的機會。


這兩代的脊椎內固定物,各有各的缺點,尤其是長期追蹤後產生的內固定物失效(斷裂、鬆脫等),而需要再開刀的病人不在少數。只要是2000年左右看到的側彎手術長期追蹤文獻,提到的脊椎手術的缺點,多半是因使用這兩種固定物而產生的併發症。


第三代的脊椎內固定物稱為Cotrel–Dubousset (CD) instrumentation,在 1983年發表,從1990年代就開始被全世界廣泛使使用。透過脊椎鋼釘或脊椎勾來固定脊椎,並與長桿連結固定,更加強脊椎側彎與旋轉的3D矯正,有效減少併發症與治療效果,也可縮短脊椎固定的節數。現在全世界流行的脊椎手術用鋼釘,就是第三代CD內固定物演變而來。

【目前的脊椎側彎手術方式 】

分為兩大步驟

脊椎側彎手術
  • Step1:鋼釘矯正


透過植入鋼釘與長桿連接,將脊椎維持在矯正後的曲線。鋼釘植入可以透過前方開口與後方開口兩種手術方式矯正。前方開口指的是從胸腔或腹部傷口,將鋼釘直接植入脊椎椎體中。後方開口則是從背後開傷口,將鋼釘從後側穿過椎弓打入椎體(又稱:椎弓釘)。兩種手術方式都可以有效矯正脊椎側彎,但現在脊椎醫師大多選擇後方開口手術,可以避免因開胸或開腹產生的併發症。只有少數情況須從前開手術,像是側彎角度太大或骨齡未成熟。手術需不需要前開,這需要與您的手術醫師進一步討論。



  • Step2:植骨融合


脊椎側彎經過鋼釘矯正後,要做植骨融合術 (spinal fusion)。透過植骨融合術將相鄰脊椎融合固定,一旦骨頭生長成功,即便鋼釘斷裂鬆脫,也能維持長期矯正的效果,這步可以說是脊椎手術成敗的關鍵。因此,為了促使植骨融合成功,手術醫師會利用各種方式增加骨頭生長。例如取部分富含造血細胞的自體骨髓混入植骨,或是加入含生長因子的商業產品,都是為了促進骨頭生長。

4.脊椎側彎手術後注意事項

脊椎側彎手術後照護


整個手術住院天數通常在5~7天,術後第2~3天可以開始下床。側彎手術矯正後的病患,不需要打石膏或是再穿矯正用背架。但大部分脊椎醫師會建議患者穿保護型背架 (泰勒式背架, Taylor brace),在穿戴背架情況下,術後一個月大多可以恢復日常生活與回學校上課。但要等植骨融合成功,約術後3到6個月,才可以脫背架開始運動。

脊椎側彎手術後恢復


許多人會擔心脊椎側彎手術後會身體僵硬、影響運動或日常生活。其實是不會的!

大多脊椎側彎的變形都是在胸椎側彎,胸椎因為有肋骨相連,本來就是活動度較低的部位,所以執行矯正胸椎側彎手術,減少的脊椎活動度非常少。至於腰椎側彎手術,根據研究,腰椎側彎手術只要能保留最下兩節椎間盤,也就是腰椎第四、五節 (L4-5)與腰椎第五節、薦椎第一節 (L5-S1)的椎間盤,就不會影響術後活動。甚至在特定條件下的患者,即便接受側彎手術,術後也能在運動場上有很好的表現。 2017年中國就報告一例脊椎側彎患者,接受手術矯正後,還在全中國武術比賽拿到銀牌!

結語


脊椎側彎矯正手術,在現代脊椎外科手術的進步下,側彎手術成功率高,安全性也大大提升。側彎手術後恢復也越來越快。大多患者術後的日常功能與運動也不受影響,除了有效的矯正變形的脊椎、恢復體態,更能避免因側彎角度過大的長期影響,是嚴重脊椎側彎的治療選擇。


看更多脊椎側彎手術治療影音介紹

參考資料:
  1. Weinstein, Stuart L., et al.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The Lancet371.9623 (2008): 1527-1537.
  2. Zhu, Feng, et al. "Comparison of Surgical Outcome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Young Adul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Match-pair Analysis of 160 Patients." Spine 42.19 (2017): E1133-E1139.

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