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蹠關節受傷了(Lisfranc injury)怎麼辦?

撰文 | 王建順醫師

附蹠關節的受傷(Lisfranc injury),雖然相對於其他長骨骨折,出現的頻率並不高,有時亦可能僅僅是韌帶或者關節囊的損害,並不容易顯示在X光下,然而做為腳掌以及腳趾之間的橋梁,附蹠關節對於整體足弓的維持卻是相當重要,也因此,在附蹠關節受傷後正確的診斷、正確的治療,對於日後步態的維持以及後遺症的預防可說是十分的重要。

解剖構造

附蹠關節,在醫學上的英語專有名詞為Lisfranc joint,是以拿破崙時期一位法國軍醫的名字為命名。

其骨骼部分是由:

1. 第一到第五趾骨

2. 內側、中間以及外側楔狀骨

3. 骰狀骨

所組成的關節所構成;然而Lisfranc joint本身正常的排列,同時也是足弓,卻並非由骨骼的構造、形狀來形塑,而是由分部在lisfranc joint掌側以及背側的韌帶,以及lisfranc joint本身的關節囊來維持。

Jacques Lisfranc de St. Martin | by Wikipedia

附蹠關節(Lisfranc joint )解剖構造圖

至於韌帶群的部分包含

1. 蹠間走向

2. 附蹠走向

3. 以及由於第一二趾尖的蹠間韌帶,而是由第二蹠骨到內側楔狀骨的Lisfranc韌帶

所組成的韌帶群所構成,其中上述每一個走向的韌帶群都是由背側、掌側、以及骨骼間的韌帶所組成。也因為這些韌帶的彼此之間的拉力以及協同,形塑了整個足弓的形狀。

附蹠關節韌帶群

傷害機轉以及發生率

Lisfranc injury的發生機率並不高,根據統計,其發生率大約佔所有所有人口的1/55000,佔所有骨折的0.2%。其受傷的原因大多可以分為兩類:

1. 直接傷害: 發生在中足直接造受重物碾壓或者壓砸時。

2. 間接傷害: 發生在前足被固定住的情況下,後足忽然發生扭轉,譬如像是騎馬、跑壘或者騎自行車時,前足放置在馬蹬或者踏墊,身體不慎跌落時。

分類以及治療

其實目前學術上對於Lisfranc injury有許多種分類方式,然而事實上,即便屬於同一類,治療的方式未必相同;同樣的,不同類別亦可能接受相同的治療方式,簡而言之,目前醫學上對於Lisfranc injury的分類對於臨床應用上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有鑑於此,筆者在臨床上的習慣是以治療為導向,將lisfranc injury區分為以下幾種:

1. 沒有骨折、亦沒有關節的位移,僅Lisfranc joint周邊的韌帶或者關節囊的損傷

如同前文我所提到過的:Lisfranc injury有時可能僅僅是韌帶或者關節囊的損害,並不容易顯示在X光下,也因此某部分沒有明顯骨折或者骨骼位移的傷害,往往可能在急診室的時候沒有診斷出來,然而這類病人卻是最需要即時診斷的,因為有了良好的診斷,沒有位移的Lisfranc injury是可以單純接受石膏固定等等保守治療就獲的痊癒,而不用接受手術;相反的,倘若沒有診斷,已經受傷而不穩定的Lisfranc injury往往會因為踩踏負重而開始位移,而一旦位置不理想,就必須接受後續的手術復位已及固定治療了。

因此,對於出現前述受傷情況,且傷後出現肢體嚴重腫脹、瘀血的病患,通常即便X光檢查沒有骨折,我們還是會建議石膏固定,待稍為消腫之後,至骨科門診,此時骨科醫師可以藉由1.負重的X光或者2.核磁共振,來確定診斷是否有Lisfranc joint周邊ligament的損傷。因為骨骼並沒有斷裂或者位移,此時治療相對單純:就僅僅需要以石膏將附骨以及蹠骨固定好,待韌帶以及關節囊癒合恢復穩定度之後即可。

2. 沒有骨折,但關節有位移的損傷

此時因為關節有位移,因此必定有韌帶或者關節囊的撕裂傷,倘若沒有良好的復位,日後癒合的韌帶或者關節囊可能是在鬆弛的狀態,甚至可能出現不癒合的情況,因此必須行手術復位以及鋼釘或者鋼板將關節固定在理想的位置上,提供韌帶以及關節囊一個良好的環境,日後癒合才能繼續提供維持足弓的功能。為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分類當中,治療的目的是為了固定關節,因此鋼板或者鋼釘都必須跨過關節來固定,也因此,日後均需要移除鋼板來恢復關節的活動度。

沒有骨折的損傷,但有關節位移 | Lisfranc injury

3. 有骨折的損傷

這個分類因為在x光下即可看到骨折,最易於診斷,在治療上也最單純,即單純將骨折部位固定住就可以達到相當成功的治療效果。唯當出現如圖的情況時,因為骨折的部位太接近關節,因此鋼板或者鋼釘仍必須跨過關節來固定,日後亦有需要移除鋼釘的需求。

有骨折的損傷 | Lisfranc injury

治療前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Lisfranc injury為相當嚴重且複雜的傷害,也因此在治療前後出現併發症的比例較其他骨折要來的頻繁,以下就時期不同可能出現的問題一一介紹

1. 受傷初期

因為Lisfranc injury大多屬於高能量的創傷,加上足部軟組織較為稀少,因此可能因為軟組織水腫、造成腔室壓力升高(如下圖的情況),使得血管回堵而導致肢體末端供血出現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腔室症候群(Compartment syndromes),此時就必須先接受筋膜切開手術,釋放壓力以恢復肢體末端的供血,免得肢體末端因為缺血造成壞死等嚴重的併發症。

腔室症候群

2. 手術過後初期

同樣也是軟組織的問題,當lisfranc injury同時影響大範圍的附蹠關節時(例如: 同時影響第一到第五趾),有時骨科醫師必須同時有數個切口,然而當局部組織壓力大時,切口與切口間就可能發生皮膚壞死的情況,所幸這種狀況大多可以慢慢的自行痊癒,無需後續的補皮植皮手術。

3. 手術過後晚期

有時在受傷太過嚴重,亦或在部份沒有得到完整治療的Lisfranc injury的病人身上,會出現後續的創傷性關節炎甚至足弓變形的可能,此時多數患者會有慢性疼痛等症狀,往往需要再次的關節矯正融合手術來治療,始能完全脫離慢性疼痛。在最近發表的期刊也慢慢開始有國外的專家建議:有某些預期會發生創傷性關節炎的Lisfranc injury,在第一次手術時,其實就可以考慮直接將關節融合,以避免後續的創傷性關節炎,然而目前仍沒有廣泛而統一的臨床報告出現。

結語

Lisfranc injury屬於足踝領域當中較為複雜的情況之一,大家可以想像幾塊這麼小的骨頭,先天形狀又不是十分嵌合,卻必須要在承受全身體重的情況之下維持足弓的形狀,其環境的容錯率是相當的低的;也因此在診斷以及治療上是需要十分謹慎小心,在對的時間接受對的治療,方能避免後遺症的發生。

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