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椎弓解離症

撰文 | 姚又誠醫師

椎弓解離症 (spondylolysis)或稱椎弓骨折 (pars fracture),是年輕人,尤其是運動員常見造成背痛的原因。

椎弓構造

椎弓 ( pars interarticularis)是一個脊椎後側的結構,是椎板與上下小面關節的連結處,也是構成脊椎環形構造最細的地方(圖1)。由於這裡的構造特別,也會被醫師戲稱為蘇格蘭狗脖子 (Scotty dog sign)。是不是有點神似呢?

(圖1)

病因

椎弓骨折屬於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的一種。由於椎弓構造本來就較細,因此在某些椎弓先天特別細的患者,或是椎弓受力較多的運動,像是體操、足球或是舉重,常會用到腰背的力量,比較容易發生骨折。由於越下方的脊椎受力越多,因此椎弓解離最常發生在脊椎最末節,也就是腰椎第五節。雖然椎弓解離在任何年紀都有可能發生,但因為受力關係,年輕運動員是最好發的一群。

一旦椎弓骨折發生,脊椎環形結構受破壞,支撐體重的能力會降低,漸漸會無法維持在適當的位置。造成脊椎骨之間的前後位移,我們稱之為脊椎滑脫症。(圖2)

(圖2)

症狀

由於椎弓骨折後,脊椎的壓力會集中在小面關節與椎間盤。椎弓解離的患者也常看到伴隨椎間盤退化、小面關節慢性發炎、骨刺增生,引起慢性或反覆背痛,是椎弓解離症最常見的症狀。

椎弓解離症患者通常不會伴隨有神經症狀,但是當脊椎滑脫發生時,脊椎神經孔會漸漸狹窄。狹窄到一定程度會造成神經壓迫,進而有腳痛、麻、無力、甚至坐骨神經痛等神經症狀。

椎弓解離症背痛的特色

  1. 痛感與肌肉痠痛類似

  2. 可能會轉移到屁股或大腿

  3. 活動會加劇疼痛

  4. 休息可以改善疼痛

  5. 可能伴隨神經症狀

治療

椎弓解離症的治療目的,第一在控制疼痛,第二是恢復患者日常活動與功能。因此治療需要到甚麼程度,端看患者症狀嚴重程度與日常活動需求。當慢性背痛保守治療無效,或是已經嚴重到有神經症狀時。才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來改善症狀,以緩解患者的症狀,回復患者運動能力與日常功能。

詳細治療介紹請參考:治療椎弓解離症。

參考文獻

  1. Cavalier R et al., Spon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hes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 diagnosis, natural

  2.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AAOS

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