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嘉凌
【說明】
「暗淡」、「黯淡」皆可表示不明亮、不鮮明,音讀為ㄢˋ ㄉㄢ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暗淡」、「黯淡」中的「暗」、「黯」為不明亮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暗」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光線不足、不明亮,如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簡文在暗室中坐,召宣武。」「黯」字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深黑色,後又引申表示暗淡、無光線的意思,如唐代李華的〈弔古戰場文〉:「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暗淡」可見於唐代白居易的〈見紫薇花憶微之〉詩:「一叢暗淡將何比,淺碧籠裙襯紫巾。」「黯淡」可見於明代于慎行的〈題畫〉詩:「黯淡秋湖色,涵虛望渺然。斷橋橫落日,遠水出寒煙。」
「暗淡」、「黯淡」中的「暗」、「黯」都有不明亮的意思,皆貼合詞義,「暗淡」見於較早的文獻,「黯淡」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同時以「暗淡」、「黯淡」為推薦詞形。惟在表示光線昏暗不明時,今多用「暗」字,如「幽暗」、「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