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高婉瑜
【說明】
「惡夢」、「噩夢」皆指不好的夢、可怕的夢,作名詞用,音讀為ㄜˋ ㄇㄥ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由詞義分析,「惡夢」、「噩夢」中的「惡」為不善、不佳的意思,「噩」為驚恐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惡」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是罪過,後引申為不善、不佳的意思,如戰國的《荀子》:「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噩」未見於《說文解字》,見於宋代重修的《玉篇》:「噩,驚也。」也就是指驚恐、驚愕的意思,如宋代洪邁的《夷堅丁志》:「自牗窺之,一婦人徘徊月明下,方駭噩間,已傍窗相揖。」根據「惡」、「噩」字義,「惡夢」、「噩夢」原各有所指,「惡夢」為不佳、不祥的夢,「噩夢」為令人驚恐的夢,後皆用於泛指不好的夢、可怕的夢。
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惡夢」、「噩夢」均可見於《周禮》:「占夢,掌其歳時,觀天地之會,辨陰陽之氣。以日月星辰占六夢之吉凶,一曰正夢,二曰噩夢,三曰思夢,四曰寤夢,五曰喜夢,六曰懼夢。季冬聘王夢。獻吉夢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贈惡夢,遂令始難歐疫。」漢代的杜子春云:「噩當為驚愕之愕,謂驚愕而夢。」此時「噩夢」義表示可怕、令人驚恐的夢,與其他五種夢並列,各自表示具體的夢境。而文段中的「惡夢」當與前面出現的「吉夢」相對,為不吉、不祥的夢。可見「噩夢」原本著重強調驚愕,令人驚愕、驚恐的夢境自然也是不好的,故後世便與「惡夢」混同,如清代陳其元的《庸間齋筆記》:「周禮有占夢之官,吉夢、噩夢,所占不一。」即以「噩夢」對應吉夢,指可怕的不祥之夢。
「惡夢」、「噩夢」中的「惡」為不善、不佳的意思,「噩」為驚恐的意思,皆貼合詞義,惟於文獻中,「惡夢」較早用於表示不佳的夢,現今使用亦較為普遍,故以「惡夢」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惡運/噩運」、「惡耗/噩耗」亦然,分別以「惡運」、「惡耗」為推薦詞形,惟現今亦常見「噩耗」之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