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李綉玲
【說明】
「揚琴」、「洋琴」皆指明末由中東一帶傳入中國的擊弦樂器,作名詞用,音讀為ㄧㄤˊ ㄑㄧㄣˊ。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揚琴」中的「揚」為聲音悠揚義,「洋琴」中的「洋」為外國義,「揚」、「洋」與「琴」字結合構詞後,都指由中東傳入中國的一種擊弦樂器。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揚」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是高舉,亦可見作為提高聲音的意思,如《禮記》:「將上堂,
聲必揚。」意謂要走進廳堂時,先提高聲音,要讓廳堂裡的人知道。「揚琴」的「揚」則表示琴聲悠揚高遠的特色。「洋」字亦見於《說文解字》,音讀為ㄒㄧㄤˊ,本義是水名,後始見ㄧㄤˊ音,指海洋,又引申指海外、外國,如清代的《文明小史》:「報館是洋人開的。」「洋琴」則指由外國(中東)傳入中國的琴。有一說為區別同樣來自外國的鋼琴,故改「洋琴」為「揚琴」。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揚琴」較常見於近現代文獻,「洋琴」則可見於《續資治通鑑.宋紀一四○.孝宗乾道四年》:「吹鷓鴣,撥洋琴。」
「揚琴」、「洋琴」中的「揚」為琴音悠揚的意思,「洋」為外國的意思,與「琴」結合構詞後,分別從樂器的琴音、來源指稱此種由中東傳來的擊弦樂器,二字皆貼合詞義。惟「揚琴」現今使用較為普遍,已成專有名詞,故以「揚琴」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