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賴金旺
【說明】
「原原本本」、「源源本本」後多加動詞性的敘述,表示依據事情樣貌從頭到尾不加改動,音讀為ㄩㄢˊ ㄩㄢˊ ㄅㄣˇ ㄅㄣ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原原本本」、「源源本本」中的「原」、「源」皆有根本、初始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原」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水源,後引申有根本的意思,如戰國的《呂氏春秋》:「萬物不同,而用之於人異也,此治亂存亡死生之原。」「源」未見於《說文解字》,宋代重修的《玉篇》釋「源」為「水本也」,亦即為水源,引申而有根本的意思,如戰國的《韓非子》:「是以明君守始以知萬物之源,治紀以知善敗之端。」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原原本本」可見於清代的《東周列國志》:「俗語云『怪樹怪丫叉』,綽最與州邢二將有些心病,原原本本,未免遷怒到欒盈身上。」「源源本本」可見於清代的《文明小史》:「自從這立憲二字發見了,就有人從西書上譯出一部憲法新論,講的源源本本,有條有理。」
「原原本本」、「源源本本」中的「原」、「源」皆有根本、初始的意思,均貼合詞義,惟「原原本本」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原原本本」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