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謝元雄
【說明】
「下襬」、「下擺」皆指衣、裙下端的橫幅,音讀為ㄒㄧㄚˋ ㄅㄞ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下襬」、「下擺」中的「襬」為衣裙下緣部分,「擺」為擺動的物體。「襬」、「擺」與「下」結合構詞後都可用來表示衣、裙下端的橫幅。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襬」字未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明代的《正字通》中見衣袖下幅義,後可泛指衣服的下緣;「擺」字亦未見於《說文解字》,遼代的《龍龕手鑑》釋為撥動,明代的《字彙》釋為振動、搖晃,後可指擺動的物體,「下襬」、「裙擺」即指衣裙下緣容易擺動的部分。
「下襬」中的「襬」為衣裙下緣部分,「擺」為擺動的物體,皆貼合詞義。惟「下襬」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下襬」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裙襬/裙擺」亦然,以「裙襬」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