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李淑萍
【說明】
「繞境」、「遶境」皆可用來表示在一定區域內環繞行動的意思,作動詞用,音讀為ㄖㄠˋ ㄐㄧㄥ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繞境」、「遶境」中的「繞」、「遶」皆為環繞行動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繞」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是纏繞,後引申為圍著轉動、環繞的意思,如戰國的《莊子》:「繞以渤海,帶以常山。」「遶」未見於《說文解字》,見於唐代的《干祿字書》,為「繞」的另一種通行用字,宋代的《廣韻》則釋為「圍遶」,如三國魏曹植的〈雜詩〉:「飛鳥遶樹翔,噭噭鳴索群。」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繞境」可見於明代姚旅的《露書》:「蜀中產白蠟,但有祈年神旦,即作蠟燭一對,對可百斤。每燭迎以綵架,繞境誇耀於人。」「遶境」則較常見於近現代文獻,特別是與臺灣媽祖信仰有關的活動中。
「繞境」、「遶境」中的「繞」、「遶」均可用來表示環繞行動的意思,皆貼合詞義。「繞境」見於古典文獻,「遶境」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同時以「繞境」、「遶境」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