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鄒濬智
【說明】
「稀罕」、「希罕」皆有稀少罕見的意思,也可以用來表示看重、在乎某事物,音讀為ㄒㄧ ㄏㄢ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稀罕」、「希罕」中的「稀」、「希」為稀少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稀」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指禾苗疏而不密,後引申有稀少的意思,如唐代杜甫的〈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希」未見於《說文解字》,《爾雅》:「希,罕也。」亦即稀少的意思,如《論語》有「怨是用希」句,是孔子讚美伯夷、叔齊罕用怨恨之心待人。「稀罕」、「希罕」原為稀少的意思,因稀少的事物往往特別珍貴而讓人珍惜,故後亦有看重、在乎的意思。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表示稀少罕見時,「稀罕」可見於清代的《紅樓夢》:「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兒。」「希罕」可見於明代何景明的《大復集》:「集於學,弗萬人已爾?集於試,弗千人已爾?然名於錄者,八十人焉爾矣。較之,亦希罕曠絕之遇也。」表示看重、在乎時,「稀罕」可見於《紅樓夢》:「就是做得幾句詩詞,也並不怎麼樣,有什麼稀罕處。」「希罕」可見於元代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你開著客店,我那裡希罕你那房錢養家?」
「稀罕」、「希罕」中的「稀」、「希」都有稀少的意思,皆貼合詞義,惟「稀罕」現今使用較為普遍,「希罕」雖見於較早的文獻,惟今「希」多用於表渴望、懇求義,故以「稀罕」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