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賴金旺
【說明】
「淒楚」、「悽楚」皆有悲涼痛苦的意思,音讀為ㄑㄧ ㄔㄨ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淒楚」、「悽楚」中的「淒」、「悽」皆為悲涼、悲痛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淒」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為烏雲興起而快要下雨的樣子,引申為寒冷,後有悲涼的意思,如三國魏曹丕的〈與吳季重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淒然傷懷。」「悽」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傷痛、悲痛,如《楚辭.遠遊》:「意荒忽而流蕩兮,心愁悽而增悲。」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淒楚」可見於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其曲淒楚動人,杳杳在耳。」「悽楚」可見於漢代蔡琰的〈胡笳十八拍〉:「尋思涉歷兮何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淒楚」、「悽楚」中的「淒」、「悽」皆為悲涼、悲痛的意思,均貼合詞義。惟「悽楚」見於較早的文獻,「淒楚」現今使用則較為普遍,故同時以「淒楚」、「悽楚」為推薦詞形。相關的詞語如「淒苦/悽苦」、「淒然/悽然」、「淒慘/悽慘」、「悲淒/悲悽」、「哀淒/哀悽」亦然,分別以「淒苦」與「悽苦」、「淒然」與「悽然」、「淒慘」與「悽慘」、「悲淒」與「悲悽」、「哀淒」與「哀悽」為推薦詞形。惟今表環境義時多用「淒」字,表情緒義時多用「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