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嘉凌
【說明】
「架勢」、「架式」皆可表示姿勢、姿態,音讀為ㄐㄧㄚˋ ㄕˋ。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架勢」、「架式」中的「勢」為姿態的意思,「式」則為模樣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勢」字未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見於宋代重修的《玉篇》,釋為形勢,引申指姿態,如《晉書.列傳.王羲之》:「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式」字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法則、楷模,引申有樣式、模樣的意思,如宋代洪邁的《容齋三筆》:「表奏、帳籍、關牒、符檄之類,有體制模楷者,皆為式。」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架勢」可見於《清史稿.列傳.阿思哈》:「技藝以純熟得用為要,步法、架勢不必朝更夕改。」「架式」則較常見於近現代文獻。
「架勢」、「架式」中的「勢」為姿態的意思,「式」為模樣的意思,均貼合詞義,惟「架勢」見於古典文獻,且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架勢」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