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劉雅芬
【說明】
「徹底」、「澈底」皆為貫通到底、完全的意思,音讀為ㄔㄜˋㄉㄧ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徹底」、「澈底」中的「徹」、「澈」當為穿透、貫通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徹」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通也」,也就是通透、貫通的意思,如《列子》:「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不可徹」意謂固執而無法通達事理;「澈」未見於《說文解字》,宋代重修的《玉篇》見此字,意為水澄清,後始見穿透、貫通義,如唐代柳宗元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日光下澈」即日光由上通透而下。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徹底」可見於北魏的《齊民要術》中的「每日數度以杷徹底攪之」句,意謂每天都要用杷(音讀為ㄆㄚˊ,一種農具)完完全全地攪動幾回;「澈底」則可見於唐代元稹的〈貽蜀〉詩五首之五中的「澈底心清水共虛」句,「澈底心清」是描述心靈的通透清明。
「徹底」、「澈底」中的「徹」、「澈」都有穿透、貫通的意思,皆貼合詞義。「徹底」見於較早的文獻,且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澈底」則為我國公文書用字所據的〈法律統一用字表〉中規範詞形,故同時以「徹底」、「澈底」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