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姞淨
【說明】
「嫉惡如仇」、「疾惡如仇」皆有憎惡邪惡的人或事如同仇敵一般的意思,音讀為ㄐㄧˊ ㄜˋ ㄖㄨˊ ㄔㄡˊ。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嫉惡如仇」、「疾惡如仇」中的「嫉」、「疾」為憎恨義。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嫉」左側偏旁本作「亻」,該字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妎也」,就是妒忌的意思,後引申有憎恨的意思,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疾」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疾病,於其他文獻另見憎恨的意思,如《孟子》:「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於王。」惟現今表示憎恨時多用「嫉」,如「嫉妒」、「憤世嫉俗」;「疾」則多用於表示病症,如「疾病」、「積勞成疾」,又或表示快速、猛烈,如「疾行」、「疾風」。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嫉惡如仇」見於宋代的《太平御覽》:「孔緯為御史中丞。緯器志方雅,嫉惡如仇。」「疾惡如仇」見於《晉書.列傳.傅玄》:「風格峻整,識性明悟,疾惡如仇,推賢樂善。」
「嫉惡如仇」、「疾惡如仇」中的「嫉」、「疾」均為憎恨的意思,皆貼合詞義。雖「疾惡如仇」見於較早的文獻,惟現今表示憎恨時多用「嫉」,且「嫉惡如仇」使用較為普遍,故以「嫉惡如仇」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