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陳姞淨
【說明】
「叉腰」、「插腰」皆有手肘彎曲,將手放置腰間的意思,音讀為ㄔㄚ ㄧㄠ。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叉腰」、「插腰」的「叉」為以手支撐義,「插」為放進、擺入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叉」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釋為「手指相錯也」,也就是手指與物交錯的意思,後有手扶住、支撐的意思,「叉腰」為用手撐著腰部兩側。「插」亦見於《說文解字》,釋為「刺肉也」,意思是刺入、扎入肉中,後引申有放進、擺入的意思,「插腰」為將手放在腰部兩側,進而有手支撐的意思。「叉腰」、「插腰」在細微的動作上或略有差異,惟後皆表示手肘彎曲,將手放置腰間的動作。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叉腰」可見於唐代李端的〈胡騰兒〉詩:「環行急蹴皆應節,反手叉腰如卻月。」「插腰」則較常見於近現代文獻。
「叉腰」、「插腰」中的「叉」有以手支撐的意思,「插」為放進、擺入的意思,所構成的「叉腰」、「插腰」則皆表示將手放置在腰間,二字皆貼合詞義,惟「叉腰」見於較早的文獻,且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叉腰」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