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高婉瑜
【說明】
「鴕鳥」、「駝鳥」皆可指今日鳥綱鴕鳥目鴕鳥科中體型最大的鳥類,音讀為ㄊㄨㄛˊ ㄋㄧㄠˇ。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鴕鳥」、「駝鳥」中的「鴕」即指鴕鳥,「駝」指駱駝,二字與「鳥」結合構詞後,皆可指稱鴕鳥。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鴕」未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宋代的《集韻》見此字,釋為鳥名,似雉,即現今所稱的鴕鳥;「駝」未見於《說文解字》,見於宋代重修的《玉篇》,釋為駱駝,《新唐書》:「永徽元年,獻大鳥,高七尺,色黑,足類橐駝,翅而行,日三百里,能噉鐵,俗謂駝鳥。」意指此鳥身型巨大,腳像駱駝,且同樣地善於長途行走,故名「駝鳥」。
「鴕鳥」中的「鴕」即為鴕鳥,「駝鳥」中的「駝」指駱駝,「駝鳥」則為似駱駝的鳥,二字皆貼合詞義,惟「鴕」的偏旁「鳥」可提示動物的類別,「鴕鳥」現今使用又較為普遍,故以「鴕鳥」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