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李淑萍
【說明】
「颳風」、「刮風」皆有起風、風吹襲的意思,作動詞用,音讀為ㄍㄨㄚ ㄈㄥ。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颳風」、「刮風」中的「颳」、「刮」均為吹襲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颳」未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見於遼代的《龍龕手鑑》,惟僅標註字音,明代的《字彙》解釋為「惡風」,後引申有風吹襲的意思。「刮」見於《說文解字》,本義為把零散穀物聚攏的農具,後來也有風吹襲的意思,如唐代岑參的〈冬夕〉詩:「浩汗霜風刮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現今表示吹襲義時多用「颳」字,如「颳起強風」、「颳著大雪」;「刮」字則較常用於表示削除義,如「刮
鬍子」、「刮魚鱗」。至於二詞在文獻中的用例,「颳風」較常見於近現代文獻,「刮風」可見於明代的《西遊記》:「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
「颳風」、「刮風」中的「颳」、「刮」皆有吹襲的意思,均貼合詞義,而「颳」的偏旁「風」更能表達風吹襲的意思,「颳風」現今使用也較為普遍,故以「颳風」為推薦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