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訂者】李淑萍
【說明】
「茅坑」、「毛坑」皆有簡陋廁所的意思,作名詞用,音讀為ㄇㄠˊㄎㄥ。二者具有相同的音義及用法,僅用字不同,互為異形詞。
由詞義分析,「茅坑」、「毛坑」中的「茅」指茅草,「毛」為粗糙、未經加工的意思。探究二字之字義源流:「茅」見於漢代的《說文解字》,本義即為茅草,舊時廁所多以茅草覆頂,故稱為「茅坑」;「毛」亦見於《說文解字》,本義指人的眉毛鬚髮,引申為微細、多而瑣碎、粗糙義,「毛坑」取其「粗糙、未經加工」之引申義。至於二詞於文獻中的用例,「茅坑」可見於宋代的《碧巖錄》:「行住坐臥,屙屎放尿,至於茅坑裡蟲子、市肆買賣羊肉案頭,還有超佛越祖底道理麼?」「毛坑」則可見於明代的《喻世明言》:「走了幾步,又裡急起來,覷個毛坑上自在方便了。」
「茅坑」、「毛坑」中的「茅」指茅草,「毛」為粗糙、未經加工的意思,皆貼合詞義。惟「茅坑」見於較早的文獻,且現今使用較為普遍,故以「茅坑」為推薦詞形。